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生命观大学生生命观

观念,我们的教育体系,从小学到中学,主要采用应试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围绕着升学展开,忽视了对生命本质的教育。大学教育也是如此,主要分为公共课教育和专业课教育。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公共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应承担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责任,但教育过分注重政治性和方向性,忽视了生命观的培养,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一个遗憾。这一缺失导致大学生缺乏正确生命观,无法充分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生命观的缺失在当代大学生中主要表现为:基础性价值,人的生命具有特殊价值,表现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个体的唯一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这些基础价值被当代大学生忽视,导致校园中频繁出现自杀和杀人事件。缺乏对生命基础性价值的认知,使得生命被漠视,成为否定生命存在的重要表现。创造性价值,生命不仅仅是存在,更重要的是实现价值。大学生群体因教育产业化导致的膨胀,丧失了天之骄子的优越感,沉浸在网络游戏、恋爱和赚钱中,思想颓废、不思进取,浪费宝贵的生命。他们没有认识到生命价值的真正所在,即在实现生命价值的基础上保存和珍惜生命,通过社会实践创造更大的价值。超越性价值,人的生命具有超越性,通过实践活动超越自我。这一特性使人类区别于动物。然而,当代大学生未能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在于超越,他们或是被动享受社会提供的物质条件,或是以经验的方式重复生命活动,忽视了生命本质的超越性。

生命意识是生命认识的自觉,是对生命的体认和感悟,对人的行为具有指导意义。缺乏生命意识,意味着无法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无法热爱和珍惜生命,也无法理解生命的超越性。当代大学生由于缺乏生命观教育,生命意识普遍淡薄。部分大学生因恋爱受挫、成绩不佳等简单问题而选择自杀,少数大学生因小事伤害甚至杀害同学或老师,如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及中国政法大学程春明副教授被学生杀死在课堂上,都反映出大学生生命意识的淡漠,无法正确指导生命中的行为。

扩展资料

生命观,是人类关于如何对自然界生命物体的一种态度,是世界观的一种,包括对人类自身生命的态度。 从人类历史发展整体看,生命观反映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程度。 各种宗教教义就包括生命观,人生观也是生命观。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