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布拉格学派与哥本哈根学派的分歧

布拉格学派与哥本哈根学派之间的分歧主要体现在对语言研究的方法和理论的理解上。布拉格学派认为,语言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系统,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割裂开。他们主张在研究语言时,既要关注其发展的历史脉络,也要关注其当前的结构特征和趋势。相反,哥本哈根学派则倾向于将语言视为一个封闭的符号系统,过度关注其内部结构和关系,而忽视了语言与社会、文化等外部环境的联系。

布拉格学派反对哥本哈根学派的封闭性符号系统理论,强调语言在社会中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它与文化、文学、艺术等社会现实的紧密联系。他们认为,研究语言结构中的关系时,不能脱离语言的实体性,必须考虑到语言在社会中的具体应用和意义。布拉格学派倡导采用共时的分析比较法,研究各种语言(包括非亲属语言)的结构特征与发展趋势,避免使用历史比较法去研究谱系关系和构拟母语。

在方法论上,布拉格学派提出“语盟”的概念,认为尽管一些语言可能没有谱系关系,但它们在地理上相邻,音系和语法结构上存在相似性。例如,巴尔干诸语言就构成了一个“语盟”。他们主张将传统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统计方法)结合,以得出更具普遍性的结论,例如区分能产型与非能产型。

综上所述,布拉格学派与哥本哈根学派之间的分歧主要体现在对语言本质的理解、研究方法的取向以及理论建构的侧重点上。布拉格学派强调语言的动态性、社会性以及跨语言比较的重要性,而哥本哈根学派则倾向于关注语言的封闭性符号系统结构和内部关系。通过对比这两种学派的观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及其复杂性。

扩展资料

布拉格学派也称功能语言学派。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活动中心是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于1926年10月。创建人是布拉格查理大学教授V.马泰休斯。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