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东北中山中学建校历史

国立东北中山中学,以孙中山先生命名,为全国首所国立中学,成立于1934年3月26日于北平。在国家危难之际,学校不得不经历多次迁移,从北平迁至江苏、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历经艰险,最终于1939年5月22日到达四川威远县静宁寺,开始了在静宁寺的办学历程。

静宁寺位于四川省威远县向义镇静宁村,是川南地区最大的庙宇之一,曾享有盛名。中山中学的入住,为这座古庙增添了新的活力,琅琅书声和爱国思想在寺内传播。学校师生以校为家,国难家仇形成了极强的凝聚力。在静宁寺期间,学校为在重庆“五・三”大轰炸中罹难的师生举行了追悼会,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哀思。

在国难深重的时刻,中山中学的师生通过歌声、剧目和壁报等形式,抒发复土还乡的情怀和激发抗日救亡的斗志。《松花江上》、《保卫黄河》等歌曲激荡着每一颗年轻的心。《校歌》、《九月秋》等歌曲和壁报,坚定了大家抗日必胜的信心。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也为他们走上革命道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中山中学的传统演剧,如《雷雨》、《以身作则》等剧目,以及《毒酒》等自编剧目,多次在附近县市公演。这些进步话剧的演出,加深了同学们对社会的认识,为他们走向社会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壁报是中山中学的另一大特色,从西迁途中开始,到静宁寺时,已有《圣火》、《路》、《维他命》等十余种壁报,主要张贴在寺内考仙院的黄庭、清音两阁的墙壁上。这些壁报传达了时局变化和民主进步的呼声,使同学们的思想日趋成熟。

在静宁寺的岁月中,歌咏、演剧、壁报等活动锻炼了同学们的才干,孕育了一大批从“中山”文坛走向中华文坛的佼佼者,如孙辑六、丁耶、杨犁、杨星火等人。

历经多次迁移和艰难的办学历程,中山中学最终于1946年10月迁回沈阳,1949年1月结束于北平解放,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1996年,“中山”复校于沈阳,定名为东北中山中学,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山精神。

扩展资料

东北中山中学是坐落于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昌街13号的辽宁省省级重点高中,于1934年建校,为国民政府时期第一所国立高中,是唯一一所参加129运动的中学,人才辈出,北大、清华校长是这里培养出来的优秀学子。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