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舅子没钱读哈佛,杨振宁为何不帮一把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23:33:57
衣服破,尚可补;手足断,难得连。——民谚
孝道一直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除了对父母长辈的孝敬尊重外,兄弟姐妹之间的情谊也不失为一种珍贵的美德,对于积极弘扬中华传统精神的中华儿女来说,尊爱自家兄弟姐妹,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出手相处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家道中落读书成难事
当俩人结为夫妻,一般情况下,对方的家人自然而然便成为自己的家人,对待他们也就要多份责任和帮助,如果有人违背了这样的规律,难免会成为众矢之的。尤其是拥有知名度和声誉的人,这样的行为在大众看来首先是不对的,然而以偏概全未免草率,在一些事情的背后,往往总是藏着太多苦衷和无可奈何。
而我国世界级顶尖科学家杨振宁先生,就有过这么一段经历,曾在杨振宁妻弟杜致仁没钱读书时,学业有成的杨振宁却并没有出手相助,而走投无路的杜致仁最终却因为绝望服药自杀。
众所周知,杨振宁的妻子是杜致礼,杜致礼是家中的长女,而杜致礼的弟弟杜致仁作为家中的长子,更是从小得到了一家人的疼爱和呵护。杜致仁也并没有让家人失望,很早就开始懂事,在学习上更是难得勤奋和刻苦,可以说从小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
女儿知书达理、儿子不负众望,按理说,对于作为著名大将军、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及骨干人物的父亲杜聿明来说这无疑不是莫大的幸福和欣慰。然而好景不长,在那场著名的淮海战役中,杜聿明因为兵败而被解放军所俘虏,后来被关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接受“教育改革”。自此,家道中落,每个月的最低生活保障费成了全家人的经济支柱。
而杜致礼也因此放弃了自己向往已久的卫斯理女子学院,转学去读了一所不知名的学校。杜致仁和姐姐孤身在外,但是对于学习,他从未松懈过,凭借着自己的努力,1953年,终于迎来了喜悦的消息。杜致仁成功收到了来自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考入哈佛是杜致仁一直以来的梦想,他对于学识的追求从未间断。
学业生涯的金钱危机
然而像哈佛这样的顶尖学府来说,学费也是一笔巨大的支出,对于当时的杜家,大学四年共计一万美元的学费简直是天方夜谭。于是,杜致仁决定先向银行申请贷款,待到学业完成后留在美国找一份像样的工作慢慢来还清这笔巨资。
意料之外的事情总是在人毫无防备的时候发生,本就家道没落的杜家又发生了一件雪上加霜的事。就在杜致仁还有一年即将胜利毕业的时候,台湾银行却突然停止了对他的贷款。杜致仁接二连三地提写申请,银行却是一概拒绝。距离毕业,杜致仁至少还需要支付三千元美金,在此之前,他已经欠下银行七千元。
无能为力的杜致仁在银行贷款无望后,赶紧写信向身在台湾的母亲求助,他的母亲也就是曹秀清,连忙写信给蒋先生希望其能够伸出援手,救助于杜致仁于水火之中。但由于杜聿明的事情,蒋先生委婉地表示只能批款一千元美金,且在两年内分批支付。也就是说,曹秀清最后只是得到了五百元。
眼看着得不到更多的帮助,杜致仁悲愤交加、泪如雨下,希望变得更加渺茫。不巧的是,杨振宁和杜致礼这时候刚刚在美国购置了新房子,手上的积蓄已然所剩无几,因此也帮不上什么忙,但是杨振宁夫妇向杜致仁承诺过一定会想办法帮他凑到钱。
杜致礼如果交不上学费,将面临退学的威胁,那么多年来的坚守和努力全部将付诸东流前功尽弃,不仅如此,杜致仁还将负上一身重债。这时候的杜致仁精神已经受到极大打击,濒临崩溃边缘,作为家中年幼的弟弟妹妹的大哥,作为在美国一直照顾自己的杜致礼的弟弟,杜致仁对自己的无能无力感到十分愧疚和自责。
一直以来,他都将哈佛作为自己人生路上的启明星,指引着他前进,然而现在,这颗星星不再闪烁,杜致仁的希望也因此全部破灭,他的人生跌落进无尽的低谷中。
迫于现实的压力,对未来已经彻底绝望的杜致仁,在平凡日子里的某一天,将自己关在狭小黑暗的房间,心如死灰地吞下了一整瓶安眠药,从此一睡不醒。直到次日午饭时间,杜致仁和杨振宁许久不见弟弟出来,不详的预感浮上心头,于是急忙赶去房间,破门而入后迎来的却是已经冰冷的身体,安静地躺在床上,床底安眠药的瓶子空空如也。杜致仁带着遗憾和痛苦离开了,这一年,他22岁。
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般打向了杜致仁的母亲曹秀清,从此,她所抱有的所有幻想彻底泯灭。后来杜聿明获得特赦,终于与家人团聚,在听闻心爱的长子去世的消息后更是悲痛欲绝,陷入久久的悲伤中,对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无比自责惭愧。
杨振宁的身不由己
对于这件事,更多的人将争议放在杨振宁身上,纷纷指责作为诺贝尔得奖者的杨振宁,竟然冷漠势利到连自己的妻弟都不愿意救。然而其实,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在杜致仁去世后的第二年。而人们却只看到了杨振宁头顶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光环,却忽略了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
当年获得的诺贝尔奖,奖金高达几十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百万元以上,然而天公不作美,喜悦的消息并未能等到杜致仁。对于两年前的杨振宁来说,确实无能为力,但自己和妻子当时承诺会帮助杜致仁,而杜致仁则不愿意再拖累姐姐和姐夫,于是在最后,终是选择了提早离场。
事后,有人问杨振宁当时为何不帮扶自己的妻弟?杨振宁每每回想起往事悲伤之情溢于言表,他表示对此很遗憾,因为当年的自己也是身不由己。虽然当时杨振宁和妻子向杜致仁承诺一定会想办法帮他解决问题,然而无奈杜致仁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
在人生路上,每个人都难免遭遇各种不幸打击,但是请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办法总比问题多,有一个词叫做“触底反弹”,即当一个人达到一定的低谷时,不要怕,坚持勇敢去克服它,那么接下来迎接你的便是胜利的旗帜。
上一篇
哈佛大学排名世界第几
下一篇
能否3个月门ap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