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姓氏迁移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17:11:41
上海,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是移民的汇聚地。据1950年的统计,非本地出生的居民占比高达85%,即使是所谓的本地人,他们的祖先也大多是历史上的外来移民。上海人口迁移的历程,既有因战乱灾荒的突发大规模涌入,也有随时间推移的渐进式迁徙。
历史上,每当中原或周边省份遭遇动荡,如宋朝的靖康之乱、元兵南下、红巾起义、倭乱、清军南下等,都引发了大规模的移民潮。早在晋代永嘉之乱、唐代安史之乱以及五代战乱时期,也有一些人口迁移到上海,但规模不及后来的几次动乱引发的移民潮。
具有深远影响的移民活动当数南宋末年的靖康之乱。康王带领大批官民南渡,形成了众多大家族在上海的定居,如谈怡、洛阳邵氏、吕氏等。其他如宋末的储昱和元末的华文谨等,也纷纷选择上海作为新的居住地。明末至清朝,避乱和租界庇护的作用使得更多人流向上海,如马晟家族从吴县东山迁至松江,郑氏从归安移居新场等。
人口迁移的形式多样,包括政府组织的开发活动,如设立盐场和招募垦殖者;居民自发的围垦活动,如崇明最早的居民董、黄等姓氏;流配罪民的安置,以及官员、学者因任职而留下定居。此外,经商、游学、分户、避祸、流落、隐居和入赘等也都是移民的重要途径。
总的来说,上海的姓氏变迁反映了移民社会的多元背景和人口流动的复杂性,无论是古代的战乱驱动,还是近代的经济、政治因素,都对上海的姓氏分布产生了深远影响。
扩展资料
从上海开埠以来的城市历史来看,广义上在上海行政区域内定居或出生并取得户口的人都称为上海人,但实际上仍有若干分类与区别。上海人眼中真正意义上的“本地人”,是指在1843年上海开埠以前就已经定居于上海当年的核心───原华界南市老城厢内的原住民。而居住在原属江苏省的郊县诸如金山、宝山、奉贤、嘉定、松江、青浦、浦东等地因1958的行政划分调整才拥有上海户籍的农村民众则被称为“郊区人”。上海于1843年开埠后至今,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移民蜂拥进入上海,老移民主要由江苏、浙江两省的人构成;而如今的新上海人则来自四海之内。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