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浦的“小印度”——那些曾经以外国地名命名的上海马路
- 培训职业
- 2025-05-07 03:03:05
上海路名历史是一部简略的中国近代史,许多路名承载着被侵略的耻辱与革命的荣耀,也见证了时代的更迭。云南南路、香港路、澳门路、圆明园路等地名,刻下了被侵略的历史痕迹,而中华路、人民路、三民路、五权路等路名,则纪念着革命的成功与政治理念的实现。延安路经历了从“爱多亚路-福煦路”到“中正路”再到“延安路”的变迁,每一个名字都象征着一个时代的更迭。
上海的路名中,很大一部分是以中国各地地名来命名,这一传统始于公共租界的中区,并在收回租界后集中改名,将原来以外国人名地名的道路悉数改为中国地名。1899年,上海公共租界向东和向西两个方向进行了大规模扩张,从静安寺到周家嘴,形成了一条沿江的狭长地带,规划杨树浦东岸地区时,英国人大量使用南亚地名来命名新规划的道路,其中包括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斯里兰卡、印尼、泰国以及韩国的地名。然而,1915年,这些路名集体改为中国地名,但仍有些路名沿用至今。
杨树浦地区的路名,如河间路、平凉路、波阳路、杭州路、海州路、凉州路、广州路等,曾以印度等南亚国家地名命名。河间路曾名孟买路,孟买是印度的第一大城市,人口众多;平凉路曾名麦脱拉司路或马德拉斯路,马德拉斯是印度大都市金奈的旧名;波阳路曾名浦那路,浦那是一座工业城市,是印度著名企业塔塔汽车和Infosys的总部所在地;杭州路曾名加尔各答路,加尔各答是印度东部的大城市;海州路曾名倍耐尔司路,倍耐尔司是印度城市瓦拉纳西的旧称,是恒河畔的一座印度教圣城;凉州路曾名卡勃尔路,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命名,而凉州路的棚户区则反映了城市发展的沧桑变迁。
南北向道路中,眉州路曾名客拉契路,北至九潭路,南至杨树浦路;宁国路曾名赖霍尔路,以原英属印度、今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拉合尔命名;松潘路曾名开达路,以阿富汗北部城市奎达命名;广德路曾名德里路,以印度历史名城德里命名;临青路曾名冈达哈尔路,以阿富汗南部名城坎大哈命名;周家牌路临青路口,可以远望内环高架;宁武路曾名勒克诺尔路,以印度北部的勒克瑙命名;平定路曾名密索尔路,以印度小城迈索尔命名;洞庭路曾名辛拉路,以印度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小城西姆拉命名,辛拉路随后以中国排名第二的淡水湖,洞庭湖来命名。
杨树浦地区的其他外国地名命名的路名,如江浦路、济宁路、惠民路、平凉路(西段)、龙江路、丹阳路、腾越路、定海路、安义路、安远路、昌化路、福建南路、海伦路、黄山路、江阴路、句容路、利西路、连云路、茂名北路、余姚路、浙江南路等,分别以韩国、越南、缅甸、印尼、泰国等地的外国地名命名,反映了上海与这些国家的历史联系。
上海路名的变迁,不仅记录了城市的发展,也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演变。从外国地名到中国地名的改名,不仅是地理名称的变化,更是国家主权和民族自豪感的体现。而城市更新工程的推进,意味着老城区的面貌将发生变化,但了解这些路名背后的历史故事,将使我们对这座城市的记忆更加丰富和深刻。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