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毛利人毛利人简介

毛利人,这个独特的民族,约在一千年前起源于太平洋中部,通过传说中的哈瓦基木筏迁徙至新西兰,从此在此繁衍生息。他们的社会结构在19世纪初英国入侵前已形成,约20万毛利人被分为50个部落,存在着部落联盟。原始公社开始解体,阶级分化明显,以父系大家族公社为主,家庭结构从夏威夷式的亲属制度发展而来,伯叔父、伯叔母与生父、生母同称,侄甥与儿女同称。

经济上,毛利人以农业为主,实行刀耕火种,同时也从事渔猎和采集,手工业发展迅速。殖民时期,他们遭受了惨重的屠杀,人口一度锐减。然而,新西兰独立后,民族权利得到保障,毛利人人口逐渐回升。现代毛利人深受英裔新西兰人影响,英语普及,许多人成为城市雇工,部落界限逐渐淡化,民族意识逐渐形成。毛利人的传统文化在复兴中发展,他们的传家宝如权杖和绿玉项链被视为祖先灵气的承载,代代相传。

毛利人与环境的关系密切,神话传说丰富,如森林之神和大海之神,这些通过传统歌曲和舞蹈流传至今,成为新西兰独特的文化符号。《怀唐伊条约》的签订保护了毛利人的土地权益,使得他们的文化得以保存,成为新西兰旅游的一大亮点。毛利歌舞表演和碰鼻礼、纹面等传统习俗在新西兰生活各处可见。

19世纪初期,毛利人开始与欧洲人交易,接受西方科技,但同时也带来了疾病的威胁。1840年的怀唐伊条约使得新西兰成为英国殖民地。毛利人面对西方侵略,1860年代至1870年代的毛利土地战争中,他们用智慧和战术抵抗,如在Ruapekapeka Pa的堑壕战。音乐和舞蹈是毛利人的艺术瑰宝,尤其是木雕艺术,从独木舟到公共建筑,无处不体现他们的生活哲学。毛利人对绿石的雕刻,尤其是提基神像,象征着他们的文化信仰和珍视。

游客可以参观毛利会堂,体验毛利人的传统欢迎仪式,这些会堂由老树沃卡巴巴精心雕刻,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扩展资料

新西兰的少数民族。属蒙古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类型。使用毛利语,属南岛语系波利尼西亚语族。有新创拉丁文字母文字。信仰多神,崇拜领袖,有祭司和巫师,禁忌甚多。相传其祖先系10世纪后自波利尼西亚中部的社会群岛迁来。后与当地土著美拉尼西亚人通婚,发生混合,因此在体质特征上与其它波利尼西亚人略有不同。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