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官员们会什么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15:06:50
久在官场,对官场中的头头脑脑管窥一二,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现阶段我们的官员最擅长的本事可谓有三,一是擅长做政治思想工作;二是擅长讲话,讲话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涉猎广泛,包括政治、历史、经济、文化,无所不知,无所不会;三是擅长写作。常见有著作等身的领导出版这样或那样的专著,不愁销路,令人眼羡。当然还有些官员擅长豪赌一掷千金,面不改色,有的擅长包养情妇,用MBA管理,但是这些毕竟不是我们官员的主流,不做赘述。照理说,官员们有这三样本事在手,体制内外何愁没有用武之地?可事实远非如此。 不久前,我和官场中几位退居二线、赋闲在家的官员一起吃饭,其实他们的年龄大的52、53岁,小的50岁不到,这样的年龄弱势作家,正是创作的高峰期;若是科技人员正是出成果的时候;若是企业家,也是管理上驾轻就熟的时期;若是工人、农民,正在工作岗位上挥汗如雨,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但是这几位官员为代表的广大官员群体却成了麻将桌上的常客、成了提笼架鸟的闲人、成了胡吹乱侃的街头“政治家”。我劝他们何不再找个岗位发挥余热,可是他们却“振振有词”。都这把年龄了,有个好身体,多拿几年工资,比啥都强。其实他们说的和想的有出入,他们何尝不想再找个岗位再拿一份工资,无奈的是官场把他们改变的异于常人,无论是心态、能力都已不具备 “下岗再就业”的能力,究其原因,不外乎有这么几条。 放不下架子。千百年来,中国人本身所有价值的体现都集中归结为一点——做官,做大官,做“人上人”,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卑贱的、不足挂齿的。至于独立之人格、平等之意识、自由之精神更无法进入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深层次领域。我们的官员一当上官员,就不愿再混同于普通百姓了,官架也端起来了,腰杆也挺直了,对于端茶倒水、抹桌扫地的小事情不屑于做了,认为这是“下人”们做的,就是这么一种思维方式,没有一点平等的理念和意识,脑子里都是些浓厚的封建意识,靠着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让过去一言九鼎的官员们发挥余热,看老板的脸色,他们真的没有那么好的心理素质。 没有真才实学。久在官场之中,面对着鲜花、笑脸和掌声,要想保持淡定的心态真是不太容易,很多官员就在这种状态之下迷失了自己,他们真的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对各项工作发出指示,言必称马列,不研究问题,拿不出办法,生搬硬套。夸夸其谈。至于官员那些讲话和专著只是秘书们捉刀为之,没有一点价值的东西,他们不知道,那些东西存在的意义就是送往纸厂打浆。 制度让原本的好人成了庸官。官们做官之前,大都是好人。有些甚至有一技之长,但是这些“前好人”之所以后来没有全都成好官,甚至成了庸庸碌碌之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时时处处听任缺乏约束的权力说了算,而不是由公平正义定优劣、得失、去留。当掌握权力的长官的意志变成真理和方向,顺者昌,谏者伤,逆者亡,官们中间舍身取义者少、趋吉避祸者多,也就顺理成章。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恐怕没有一个公司和企业愿意任用这些泛泛之辈,因为他的到来没能给你带来效益,反而增加你的成本和开支,你会用这些“大爷”吗? 看到西方的一些官员退出政坛之后,靠演讲、写传记等方式照样过得风生水起,同样是人,我们难道就比他们差很多吗?非也,“桔生淮南则为桔,生淮北则为枳”。人家是制度给每一个人发挥自己的最大的潜力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和平台,所以不管是总统还是一个清洁工人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反观我们无数学子将进入公务员队伍作为最高择业目标,无数官员把当更大的官作为人生最高理想,恰恰忘了当公务员与当官的根本使命是什么,忘了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在这里,我们毫不惊奇地看到功利主义与专制主义的幽灵又在这个古老的国土上复活乃至疯狂地肆虐,这不能不让人黯然神伤。 一个官场的风气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当地的气候、土壤和环境。“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有什么样的官员,就会衍生出什么样的僚属;有什么样的僚属,又供养出什么样的长官,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仿佛了无尽头和穷期……看着官员们的样子,我不由得想到了十年后的自己。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