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有哪些

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1.自学能力

进入大学,老师授课方式与高中完全不同。如果你不是班干部,辅导员可能一年才见那么一两次。大学的老师更像一个引路人,学生要想获取知识,必须自主地学习、自主探索和实践。没有了老师的监督和随时解惑,大学生在自学的时候,必须自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自学是一件艰苦的事情,全靠自我监督,自我努力。大学除了上课之外还要考一些证书,而这些比如四六级、教师资格证等等都需要自学,一般没有老师给你专门上课。因此,大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很有必要。

2.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里也有很多人,他们在中学时代会为了高考而一心读书,但是上了大学后便开始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或是参加社团,或是竞选班干部,总会有合适的机会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这样的人是聪明人,因为他们知道当今社会需要的是什么;而大学里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也没有刻意培养自己的这种能力,这样的人是不明智的,表面看来只做好自己的事儿就可以了,可他们不懂得变通,不懂得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道理,这就注定了,纵使他们再努力也只能做个士兵而已,永远做不上将军。

有知识,却不懂人际,知识也就只是知识罢了;懂人际,没太多知识,现在看来,一样可以混的很好,但是我们要知道,这种人的发展是有瓶颈的。大学生一定要记住: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我们既要有丰富的知识也要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3.心理调节能力

面对各种事情的各种结果,各种人又有着各种心态。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是每一位优秀大学生的必备品质。遇到喜事,不要沾沾自喜;遇到困难,不要一筹莫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自古以来的优秀品质。这个社会太复杂,让你的情绪大起大落的事情简直比一日三餐还频繁,难道每一件事儿、每一个结果你都要细细品味一番?时间不允许你这样做的,你的身份也不允许你这样做。

因此,走向社会之前,大学生们就该好好利用大学这段宝贵的时光,培养自己对待问题的冷静态度,养成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对人、对事时刻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有问题要及时解决,有心事可以找人倾诉,失败了是长见识了,成功了能让你更自信,仅此而已。没有过不去的关,只有不想过关和不会过关的人。

4.独立生活能力

良好的独立生活能力不仅仅要求自己能“活”下来,而是要求活得利索、活得体面。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依赖于生活习惯的培养,因此,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一日三餐到宿舍卫生,再到衣着打扮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细节体现着一个人的素质高低,更体现了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我们上大学为了什么?为了更好地生活,为了生活得更好,不要让这个目标成为一句空喊的口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

在大学之前,很多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学习的,他们只需要学习好,其他家务活都可以不用干。但这样导致有些大学生连折被子、洗衣服都不会,这不得不让人担忧...学校培养的不是只会学习的学生,而是有能力有素质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大学生。因此,大学生应具备独立的生活能力。

5.时间管理能力

时间管理对于在校大学生非常重要,相信大家在高中的时候对于时间管理的概念还不是非常清晰,但当时已经产生了简单的时间管理。比如每天按课表上课、按时上操、按时上下学、按时参加晚自习等等。大学对于时间管理要求就更高了,我们会有更多的空余时间,这些时间都需要自己安排,除了每天按时上下课以外,我们还要安排其他课外的活动时间、学习时间、休息时间、杂物时间。如果没有很好的时间管理能力,会发现你的生活一团糟,什么事情都是快到截止日期才做,甚至忘记做。

6.适应能力/应变能力

现代社会是复杂多变的,要适应这种状况,保证自己从学校到社会顺利过渡就应该提高自己社会适应能力。学校教育是基础教育、通才教育。走上工作岗位后,有知识用不上、有些不够用、有的要从头学起,这就要求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根据工作的需要去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行为方式,尽快培养自己的社会应变能力。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