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大洋洲民族的种族特点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01:55:35
欧美殖民统治建立后,改变了大洋洲居民的民族构成和种族构成,人口的绝大部分是欧洲白人移民及其后裔,主要是英国移民;大洋洲的土著人,有的已经灭绝,如马里亚纳群岛的查莫罗人、塔斯马尼亚人。由于土地被大量剥夺,许多土著居民被迫背井离乡出卖劳动。西方资本主义殖民者强制推行种植椰子、甘蔗等单一经济作物,打破了当地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制度。大洋洲原有的一些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如檀香木也被掠夺殆尽。
早在西班牙统治马里亚纳群岛时,查莫罗人就进行了长期的斗争。随着殖民者在大洋洲殖民活动范围的扩大,19世纪60年代,新西兰爆发了毛利人反抗殖民者长达30年的战争(见毛利人起义)。在新喀里多尼亚发生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20世纪初期,密克罗尼西亚发生反对德国殖民统治的斗争。西萨摩亚出现以“萨摩亚人的萨摩亚”为斗争口号的马乌运动(意即政治反对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都发生了反殖民统治的斗争。战后,大洋洲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非殖民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一些前殖民地经过长期地斗争相继取得政治上的独立,1962~1980年大洋洲有9个新的岛国诞生,即西萨摩亚(1962年1月),瑙鲁(1968年1月)、汤加(1970年6月)、斐济(1970年10月)、巴布亚新几内亚(1975年9月)、所罗门群岛(1978年 7月)、图瓦卢(1978年10月)、基里巴斯(1979年7月)、瓦努阿图(1980年7月)。加上20世纪初获得独立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共有11个独立国家。这些国家大多是英联邦的成员国或联系国。此外,纽埃岛、马绍尔群岛、科克群岛、帕劳、密克罗尼西亚这 5个领地已取得内部自治权。新喀里多尼亚、法属波利尼西亚等尚未独立。夏威夷则成为美国的一个州(1959年)。
大洋洲已经独立的国家,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均为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的历史任务。在共同的目标下,他们组织了南太平洋论坛,成立了南太平洋经济合作局、南太平洋渔业局,实行区域性的合作,为了维护该国的自然资源,先后宣布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同时,倡议设立南太平洋岛屿基金,成立南太平洋共同市场,开展南太平洋无核区运动。截至1982年,战后独立的九个岛国中,巴布亚新几内亚(1976年10月12日)、斐济(1975年11月5日)、西萨摩亚(1975年11月6日)、基里巴斯(1980年6月25日)、瓦努阿图(1982年3月26日)等已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上一篇
现代经济学的分类有哪些
下一篇
求在北京考雅思哪个考场好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