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山发现20万明朝遗民,闭山自守600年,只为一项什么特殊任务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11:15:04
“屯堡文化”,一种独特的、鲜为人知的文化。据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还是外国的学者在中国各地考察时,在贵州的深山之中,他们发现了一个“世外桃源”,里面竟住着很多的“屯堡人”(明朝的遗民),类似“问今是何世,乃不是有汉”的“屯堡人”,六百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他们最开始的独特的文化——屯堡文化。
六百多年一直保持着的文化,那这个“屯堡文化”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文化呢?顾名思义,“屯”是军队驻扎的地方,“堡”则是指移民居住的地方,这就是他的表面意思,实际上,“屯堡文化”与明朝有着莫大的联系,我们来看看。
明朝初期,草根出身的朱元璋,在将明朝的江山打下来飞上枝头做凤凰时,自然对这来之不易的大好河山倍加珍惜。平原地区已经将蒙古骑贼赶进草原,还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他倒还不算是担心,反倒是云贵高原一带,朱元璋就不那么放心了,一想到在赶跑蒙古人后不进行治理,那势必会造成权力的真空,将士们的鲜血也会白流时,他就感到一阵的痛心疾首,所以他决定斩草要除根,出动了一个雷霆手段:派遣一支足有30万的军队去执行一项秘密任务。
公元1381年,这30万大军在朱元璋手下一名叫傅友德的大将作为统帅,命其为征南将军,又命蓝玉跟沐英分别为左、右副将军。打着招降元朝时期统治云南这一方水土的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的幌子,带着这30万的大军浩浩荡荡来往云南。要说任谁看着这“人山人海”的军队,都会被唬的一愣一愣的吧,但这位梁王却是毫不为之所动,果断的拒绝了招降于明朝的这一决策,表示誓死效忠于元朝。
于是,接下来的故事就按照剧情走了。在30万大军的逼迫下,再配合着傅友德、蓝玉跟沐英这些一代名将的英明决策下,征服云南就成了易如反掌的事情。同年12月16日,在沐英的建议下,傅友德直接了一个声东击西的小计,就直接从梁王手里夺走了重地曲靖,征服云南成了板上钉钉的事。随后就是乘胜追击,一路高歌凯奏,梁王在惊慌失措中直接选择了用二尺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云南宣告已破。
坐镇中原的朱元璋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喜出望外,大呼:赏!蓝玉、傅友德班师回朝,接受了足以安享晚年的奖赏,而沐英这朱元璋更是让他坐镇云南,替自己坐镇云南。自此,沐英一族的命运就捆绑在了云南,世世代代守在云南,为大明之朝守卫疆土,直至明朝时代的结束。
但是,沐英就算是一代奇才,但他终究只是一个人,往天了估计一个云南就够他折腾了,哪还有心神给贵州这块土地分身呢?朱元璋也想到了一点,他想,一个人不够,就来两个人嘛,两个人不够,就来三个、四个、十个、百个……上万个总够了吧,于是,他下了一道命令:纵攻云南之兵,皆滞留此地,按军编驻布防,可迁其家属,世代守土。
啥意思?所有参与攻打云南的士兵,都要留在云贵高原,军队沿着云贵高原的咽喉位置进行布防,按照明朝军队的编制驻扎,当然,士兵们都可以将自己的家人迁过来,一家子一辈子守卫在这里。
于是,“屯堡人”就这样诞生了。他们世世代代守卫在这里,不只是因为对大明之朝的忠心,更是因为家人的守候,所以他们安然在这安宁之地享天伦之乐。恪守着世代传承的明朝文化和生活习俗,又由于一直居住在贵州深山之中,没有收到世俗的“污染”,所以在历经足足600多年后,他们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屯堡文化”,成为了汉文化的“活化石”,鲜为人知的独特的“屯堡人”。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