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陕西中部为什么叫“关中”

关中指的是“四关”之内。

四关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

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关中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从战国时起就有“四塞之国”的说法。

一般认为西有散关(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取意四关之中(后增东方的潼关和北方的金锁两座)。四方的关隘,再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扩展资料

1,函谷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该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函谷关历史上有两座:秦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汉关东移至洛阳新安县,西距秦关150公里。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2,大震关亦称陇关,位于今甘肃清水县东陇山东坡,是唐中叶以后防御吐蕃的要地。位于固关乡关山顶东坡洪家滩。汉初设关,因处陇山,故名陇关(或陇山关)。汉太始二年(前95)正月,汉武帝刘彻巡行回中,经陇关遇雷震,改陇关为大震关。北周天和元年(566)改名大宁关,隋代复名大震关。

3,蓝关古道,又名丫顶关。位于龙川县城东15.6公里,龙川与五华两县交界处。地势险要,山丫间有6000米小道。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被贬岭南经此处去潮州,韩愈出长安时曾经陕西蓝关,此处地形与之类似,后人亦以蓝关名之。

史载古之蓝关道,北起咸阳,南极荆楚,经蓝田县城南七里火烧寨村上峣山、登七盘,经乱石岔、蟒蛇湾、鸡头关、风门子、六郎关、下十二筝坡到古蓝桥,再由蓝桥经新店子、牧护关入商洛、出武关到达秦岭东南各地。历史上既是防卫来自东南威胁的最后一道关隘,也是争夺天下,发兵东南必经的第一要塞,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五次出巡,有两次经过这里。

4,金锁关地处陕北高原与关中平原的过渡地带,自古是咸榆道上一处咽喉、关塞要地。周围三山雄峙,北面女回山,东曰马栏山,西曰仲家山,柳林河与漆水河在女回山下交汇南流而去,俗称“三关口”,是古代兵家的必争之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中(地名)

百度百科——关中(关中盆地:平原、谷地、丘陵)

百度百科——函谷关

百度百科——大震关

百度百科——蓝关古道

百度百科——金锁关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