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为什么英国女王去世中国还

中国人感怀英国女王去世,是因为她代表一个时代结束了。人们在为女王的过世感到痛惜时,可能也有一部分是在为自己生命的流逝感到痛惜。

令人难以想象!人民大学王教授在女生逝世当天发文称《中国人为什么如此悼念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他给出了刚两个理由:

一、英国女王1986年来中国访问,预示着香港回归谈判已经完成,查尔斯王子也目睹了香港的主权回归,就是从鸦片战争以来的英国欠中国的历史的旧账,等于翻开了新的一页吧。香港也是英国在亚洲殖民地的终结,中国人欢迎她访华象征着告别了百年国耻。中国就把她当做一个令人尊重的君主看待,而不是一个作为曾经发动起对华鸦片战争的英国王室来看待了。

简评:香港也是英国在亚洲殖民地的终结,中国人欢迎她访华象征着告别了百年国耻。这句话总结得很好。但是中国将她当做令人尊重的君主看待,这点不评价,不妄议国事。

“不作为曾经发动起对华鸦片战争的英国王室来看待了”。这话真有歧义,甚至争议。后代人没有资格代替先从原谅曾经遭受的磨难。选择放下并不代表就是忘记。英国博物馆可是收藏着大量来自我们的珍贵文物。

不要过度解读历史,也更没有资格将个人看法替换成整体看法!

二、因为中国有5000多年文明,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史,从伊丽莎白女王回想起一百多年前康有为、梁启超在中国推行君主立宪制。很多人说如果成功的话,中国的传统文化保留的会更好一些,而不是学法国大革命,去破坏传统。对英国女王的感情,也是对中华历史传统文化一种共鸣。

简评:“很多人”是个形容词,并不代表真的有很多人认同,它更有可能只是代表一撮人罢了。我认为我们国人在描述问题时往往对数据思维不够重视。连堂堂教授都是这样地用主观感受去描述整体特征,真让人对我们的数据思维感到担忧。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教授更须严谨。

另外,最大问题是将王室当等同于传统文化,实在是不知所谓。

传统文化的包含内容繁多,不要只盯着那一套过度的制度。另外,康有为、梁启超的历史贡献有目共睹,并没有那么高,只是思想启蒙者罢了,并无杰出的实务能力!而且历史已经证明了君主立宪这条道理是走不通的。又何谈如果成功的话。这无疑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