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为什么同样是英语,新加坡的英语我就听不懂呢

在新加坡最初的几个月,我发现自己需要用意念与当地人交流。他们的语言似乎不同于我所熟悉的英语,更像是某种独特的语言。有时候,我甚至需要依靠英文翻译来理解他们的汉语。这里的人口音都相当重,尽管他们听得懂中文,但许多人并不擅长讲汉语。

公共场合中,英文通常作为官方语言播报,之后是中文,再后是马来语。这里的英语分为Singlish和标准英语。随意场合更多使用Singlish,但在正式场合,标准英语依旧被广泛使用。他们能够随意切换语言模式。

语法方面,Singlish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例如,“waitawhilecan?”(能等一下吗?),“Cannocanlah-Cangua.”(能不能啊?能吧)等。一些标语如“herecannotgoin”(这里不能进去)更是将Chinglish的语法推向了新境界。

单词有时不按音标读,如“three”可以读作“tree”。重音方面更是随意,他们还会在英文句末加上汉语拼音的小尾巴,如“molar,mo~摸~la~啦~”。他们还喜欢用“isit”来表示疑问或反问。

英文中夹杂闽南语和马来语更是常见。例如,“you"limkopi”(你不喝咖啡),其中“lim”是闽南语的“喝”,“kopi”是马来语的“咖啡”。这种语言融合使得交流更加有趣。

新加坡的华语融合了粤语、闽南语、潮州话和客家话,他们说食物烫用“烧”,热水说烧水,星期几说“拜几”。数字表达也很有趣,“九百五十千”即是“ninehundredandfiftythousand”的直译。很多词如“还钱”(付款)、“出粮”(发工资)和“按钱”(去ATM机取钱)都有其独特的含义。

语言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上,还体现在句式和表达方式上。例如,“我走先”是问路时的常用语,“转左”则是“左转”的另一种说法。一些词如“粒”更是万能的量词,球形的东西都要用“粒”,比如“一粒鸡蛋”。

新加坡的语言差异增加了文化差异性,保持了国家的独立性。面对这些差异,我们不应该感到困惑或焦虑,语言无高低贵贱之分,口音和习惯也是语言的一部分。选择或重视某种语言,往往是实力的体现。

别着急,多在新加坡停留一段时间,你就会理解这一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理解。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