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避税违法吗 如何合理避税

企业目标是获取更多利润,减少开支。税收是企业重要支出,国家政策也围绕降低税赋进行。

逃税是不合法的,而避税是通过合理手段减轻纳税负担,符合法律,并被认为是合理避税。

外商投资企业可享受税收优惠,由内资企业转为中外合资或合作经营企业,可享受更多减税、免税或缓税。

在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特定区域投资,可享受税收优惠。例如,医院、诊所医疗服务免缴营业税,残疾人福利机构的养育服务免缴营业税。

通过合理分配管理费用、提高员工工资、进行保险等方式,可以合法降低税负。

选择合适的销售结算方式,推迟收入确认时间,利用货币的时间价值降低税收。

企业应按税务机关评估方法自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即使没有税款也要按时申报,零申报也需办理,否则会罚款。

正确划分正常损耗和非正常损耗对企业纳税非常重要。视同销售要按规定纳税,否则会增加税收负担。

对特殊行业规定不了解的企业可能会蒙受损失。

增值税规定图书销售使用13%税率,但税务人员要求一家适用13%税率的公司按17%纳税,解释为避免缴13%抵扣17%的不平衡。使用税率只与产品有关,与进项无关。

预收款凭证不属于发票,收到预收款时只需开具预收款凭证。

外商投资企业可享受2年免征、3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中西部地区可延长3年减半,先进技术型企业3年免税、6年减半,出口型企业年出口额占70%以上可减半征收,国产设备免税目录内设备可抵免所得税。

发放年终双薪可以单独计算个人所得税,降低税率。

税务规定,现金发放旅游费用和单位营销人员以旅游形式奖励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其他形式无需缴纳。

税务机关实施“以票控税”,所有支出需合法凭证才能税前列支。

内资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按计税工资的1.5%在所得税前列支,外资企业不受限制。

出租房产时,单独标明不属于房产的部分可少缴房产税;变房屋出租为仓储保管合同,提高物业收费降低租赁价格,转租房屋时按转租价款缴纳营业税。

内部聚餐应合理划分费用项目,避免影响纳税。

企业捐赠需考虑视同销售的增值税,合理进入成本费用并通过认可单位和渠道捐赠。

积累多的进项可以多抵扣,如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汽车加油、修理备件等。

运费可以按7%抵扣进项,但装卸费、保险费等其他杂费不能抵扣。

销售产品加安装服务,合同分开计算价款可以分别适用增值税率。

合同变更需按金额补缴或不退印花税。

一时不能确定金额时,先签订未定金额的合同,待金额确定后再补充,以避免多缴税。

区分税务代理与非代理

税务代理实质上是中介机构直接为企业服务,没有第三方,因此合同中发生的垫付、代收需计入应税收入纳税。

合同保护条款

建议合同中加入保护条款,规定对方因发票问题造成的损失由对方承担赔偿责任。

包税合同风险

对方承诺包税但未纳税时,企业需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契税。

申办时间影响税收优惠

上半年开业的公司当年可享受一年的所得税优惠,而下半年开业的公司需选择先缴税。

技术入股减少税负

将技术专利作价入股,可减少投资压力,增加无形资产摊销,降低利润,减少所得税。

调取账簿限制

税务机关在纳税评估约谈中不能调取账簿,但在检查中需经批准方可。

重设流程减少消费税

设立销售公司销售产品,可避免生产环节的消费税,合理划分制造和销售环节利润,减少税负。

先分后卖减少税负

转让企业股权前先分配利润,可以少缴税。

年终奖避税

将年终奖作为双薪发放,减少员工纳税支出。

虚报亏损不等于偷税

纠正收入和成本费用差错,导致公司变为盈利时,不属偷税,但属虚报计税依据。

离职员工纳税申报

财务人员离职时,应与离职人员协商完成纳税申报,避免罚款。

沟通减少罚款

出现纳税差错时,诚恳面对并分析原因,多数情况下可获得税务机关谅解,减少罚款。

没有价来何来价外

增值税和营业税中的价外费用需纳税,条件是先有销售或服务。否则,即使收取款项也不算价外费用。

营业税可巧用

通过代理减少流转环节,如甲公司将地块转售给乙公司,节税90万。

发票丢了有办法

发票丢失可联系供应商解决,或由对方提供复印件,或当事人写出具体经过并公司内部批准。

不要买失控发票

避免购买“失控发票”,这些发票被视为偷税,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电子商务少缴税

通过网络订货可节省印花税,网络租赁费用可赚回一半。

遭遇意外要报案

电脑被盗需报案,取得证明以列支成本。

坏账避税

符合条件的坏账损失可减少所得税。

我们在审计一些公司时发现,一些会计核算不规范,潜在税务风险较大,希望引起关注并规范核算。

公司出资购买房屋、汽车,权利人写成股东,需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账面上列示股东的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

成本费用中公司费用与股东个人消费混杂。

外资企业按工资总额计提应付福利费,年末账面保留余额。

未成立工会组织,仍按工资总额计提工会经费。

不按标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年末未做纳税调整。

生产性企业无料、工、费耗用清单计算成本。

无销售成本计算表计算产品销售成本。

无员工签领确认的工资单支付工资。

开办费用当年全额计入。

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计提费用或年末预提无合理依据的费用。

生产性企业原材料暂估入库,导致进项税额暂估影响当年销售成本。

员工报销采用过期票、连号票或超出税法限额的发票,导致费用不能税前列支。

应付款项挂账多年未偿还,需纳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涉及企业所得税未按《企业所得税条例》及规定计征,可能带来补税、罚税及滞纳金风险。

增值税核算不规范,未按规定记账,影响税务检查。

使用“发出商品”科目核算,导致增值税纳税时间混乱。

研发部领用原材料、非正常损耗原材料,进项税额未做转出处理。

销售废料未计提并缴纳增值税。

对外捐赠原材料、产成品未按公允价值处理,影响增值税核算。

公司组织员工旅游未并入工资总额计提并缴纳个人所得税。

忽视印花税申报,征管特点是轻税重罚。

忽视房产税申报,关联方提供办公场地未按规定申报,可能带来补税、罚款及滞纳金风险。

最后提醒:以上内容供参考,合法交税,人人有责。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