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爱国主义融入课堂教学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23:31:01
将爱国主义融入课堂教学的方法如下:
爱国主义教育突出“融”“实”“新”润物无声,突出“融”字。以语文教学为例,深度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因子,如《开国大典》《狼牙山五壮士》《青山处处埋忠骨》等课文,注重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将爱国精神与课堂教学相融合,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资料扩展: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而献身的奋斗精神。不仅体现在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等各种意识形态和整个上层建筑之中,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成为影响民族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
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含义
爱国主义(patriotism)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这里的“祖国”可以是一个区域或者城市,但是爱国主义一般用于某个国家或者联邦。爱国即热爱祖国,国家的直接体现是政权,祖国与国家不是一回事。
公民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国家应该效忠自己的公民。这就是孙中山、何子渊等革命先驱推翻满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但依然被尊为爱国者的根本原因。易姓改号,谓之亡国;文化灭绝,谓之亡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文化不灭,则中华不灭。爱国,即爱文化,也就是守护中华传统文化。
上一篇
思政教育如何融入小学课堂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