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历的人都生活得怎么样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6:11:22
没有什么可质疑的。拿身边的例子来说吧,高学历的,第一类,本科后留学的几个均留在了美国,拿着高薪,过着潇洒的资本世界生活。第二类,国内前几大学硕士毕业的,在比较火的几大互联网公均有,第一年年薪就二十几万的。第三类,未读研的,本科工作,有好有差,好的当了小领导,差的做着技术但月薪也过万了(毕业已有四年多)。也有大学毕业后考了公务员的。
以上是高学历的。下面讲高中毕业后大专,有人也干着技术,工资没那么高。有人凭家底开着店做生意也挺不错。也有上中专的初中同学在老家小镇工厂做个领班,一月四千多也挺舒服。也有做包工头的,老板气派十足,但是是极个别的。
总结来说,普通大学至少让你开阔了眼识,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平台,你若不荒废,好好努力,会有很不错的发展机会。一流大学则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如果你善于交际,那么你会遇到很多大佬,能助你;如果你不善于说话交际,你能静心做技术,那么一流大学的平台能给你更大的支持,给你的机会非常多,前提你不要天天打游戏。
如果你家底子厚,不差钱,那你没有高学历可能也不会混的差,家里能帮到你。如果能有高学历,那就更能飞翔了。有句话说,不怕富二代骄傲就怕富二代比你更努力。如果你家底一般般甚至于穷,那我想你最好珍惜读书机会,这是最能帮到你的!!我不排除学历低家底不好,也有人飞黄腾达的,因为现实中有这样的例子,他们有他们的特点,他们的过人之处大部分没法企及,所以这种人凤毛麟角,千万分之一。如果你没有这些优点,但家里人还愿意努力供你读书,那请好好珍惜。
总体而言,学历给这些人带来一些光环和机会,他们更容易脱颖而出。具体到个人,就看自己的能力和运气了。
我所熟知的高学历的朋友,多半是国内文科出身,因为多数才工作几年,还处在起步阶段,除了少数几位,大部分跟其他人类似,只是可能平台高些,工作轻松一点,待遇好一些。先举几个男生的例子:
A学的是财会,硕士毕业后,考到中国人民银行北京总部。工作稍早,早已在北京买房买车,可算是人生赢家吧。
B学的新闻传播类的专业,毕业后,进入某大型国企,已在广州买房。爱人是单位的同事,虽然他工作不过六七年,房贷早已还清,生活非常滋润。之前不甚留意文墨的他,还曾请我推荐作诗填词的书籍,非常有情调和追求,现在估计已经比较精通了吧。他的学习能力非常强。
C学的是文史类专业,硕士毕业,稍晚,进的也是大型国企,地点也在一线城市。每年的收入还不错,然而,房价太高,就不像A B那样,能够在短期内解决房子的问题了。房子没解决,妹子也没着落。外面看起来光鲜,日子其实也挺苦逼。
D经管专业,硕士学历,毕业稍晚,进了大型商业银行,坐标北京。年收入不错,但短期内,还是难以在京城解决车房问题。更为麻烦的是,现在还没解决北京户口问题。只是工作的前景不错,在可预见的几年内,可能都可解决,因此,虽然辛苦,他依然坚守北京。现在的谈吐和气质,越发像成功人士了。
文科类博士毕业生,多数进入了高校个科研院所。工作稳定,留在好学校、大城市的,科研和职称压力大,房子也是问题。小城市和不发达地区,上述的压力较小,只是前景有限了。
另外一大批硕士朋友,留在二线及其以下城市。基本上都安定下来,相当一部分已经车房无忧,另外一部分虽然还有房贷,不过压力较小,日子也很滋润。只有少数,因为种种原因,还未安定下来。
再说下女生的一些情况:
文科类的女生,硕士毕业者,多数进了一、二线城市较好的高中,日子都还好。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工作轻松,生活没太大压力。
另位一部分硕士朋友,进了国企事业单位,待遇更好,有些单位还比较有活力,她们工作和生活过得都很不多。
只是大部分单位比较像公务员系统,对于渴望上进的同学来说,是有点沉闷了。可惜,她们舍不得现工作相对优厚的待遇,还在慢慢磨合。
少数硕士友人进入了大型私企,互联网公司。具体情况不了解,貌似过得还行,只是我怀疑,她们可能面临着转岗转行问题,毕竟这些企业需要的多是肯以青春换高薪的年轻人。
博士女同学毕业后,跟男同学的情况类似,只是毕业工作后,因为结婚生子,会略微影响职业的发展,她们一般可能不如男博士发展的快。不过,对那些学霸而言,这种情况不存在。
硕士博士友人中,也有一些生活不甚如意者,只是数量不多,比例极小。造成他们生活状况不佳的原因,主要或在于自身个性太强,难以融入社会,或者因入错了行业和单位,又没勇气和魄力换工作,或者由于运气不佳,连遭霉运,还在积攒人品吧。
再简单说下我了解有限的理工科和海外高学历者的情况:
相对而言,理工科要比文科的收入高一些,只是付出的时间更多一些,不像文科那么自由。在求职时,海归博士更被看好,比本土博士受亲赖一些。工作之后,学历的影响就没那么大了,得看自己的能力和业绩了。现在,随着回国海归博士的大量增加,人们逐渐发现他们许多人并没有期望的那般优秀,相应地给予的优待,也就下降了。
我所知的理科博士毕业生,偏于理论研究的,跟文科生的情况类似,只是待遇稍高点儿而已。而应用型的,研究成果容易转化为产品,进入市场,他们的待遇就非常好了,只是特别辛苦。能够赚些钱,但几乎没有多少时间和闲暇花钱,况且对于多数人而言,那些收入,在一线二线城市买套大房子,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工科和医学专业,与理科的应用型研究有些类似,可能更忙更辛苦吧。名校毕业后,可以进入很好的单位,待遇很好,只是对大多人而言,科研和职称压力不小。我认识的这些专业的朋友,很多都进入企业,做研究了。在国外读硕士博士的,相当一部分不愿意回来。他们在那边的具体情况,我不太清楚。关系比较好的那位,偶尔从欧洲回来,虽然抱怨华人在欧洲并不受特别的欢迎,有时甚至被歧视,但当地(他常住德国)远比国内公正、文明、有序,孩子的求学、医院和住房都不用太担心。(当然,诸如柏林等大城市,房价现在也不低了)。他每次回国时,既感到亲切,又非常失望,失望的是国内的环境等问题,并未得到改善,有些方面还恶化了。
认识的另外一些海外硕士博士(当然,海外硕士学历,一般没啥含金量),或留在了香港,或是新加坡,只有少数回到了内地。平时交往不多,情况也不甚了解。
最后,须特别强调的是,一个人的人生如何,影响因素非常多,能力、性格、家境、运气等等,都很关键。
学历,不过一种自己学习能力证明,而且与能力并不完全等同。只看学历一项指标,笼统问“高学历的那些人,后来怎样了?”其实,很难有个标准答案,必须加入其他因素,结合一个个个案,进行说明。而不能简单把他们的成功或者失败,都归结于学历的作用。
上一篇
新加坡买房需要什么手续
下一篇
黑大的宿舍怎么样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