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多久才能形成航母战斗群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00:47:21
中国要多久才能形成航母战斗群?
福建舰已经下水舾装,但是我们的具体编制的航母战斗群似乎十多年来还是没有任何消息。并不像是美国在编有11个航母打击战斗群一样,而我们似乎并没有固定的航母战斗群编制?是不是我们还不能形成打击能力呢?
首先先了解下什么是航母战斗群或者航母打击群。
最早的航母航母打击战斗群其实是出现在日本帝国海军,你想的没错,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过程中派出了一支强大的舰队,其中包括:6艘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23艘潜艇、5艘袖珍潜艇,这支舰队搭载了414架飞机。
空袭珍珠港的联合舰队的主体架构:特遣队:空袭部队:第一航空中队((AV)赤诚、(AV)加贺);第二航空中队((AV)苍龙、(AV)飞龙);第五航空中队((AV)瑞鹤、(AV)翔鹤)。
警戒中队:第1鱼雷中队:(CL)阿武隈、第17驱逐舰队((DD)谷风、(DD)浦风、(DD)滨风、(DD)矶风)。
第18驱逐舰队:(DD)阳炎、(DD)不知火、(DD)霞、(DD)阿拉蕾。
(DD)秋云。
支援部队:第3中队((BB)比睿、(BB)雾岛)。
第8舰队:((CA)音、(CA)竹马)。
巡逻部队:((SS)伊19号、(SS)伊21号、(SS)伊23号)。
补给部队:第一补给舰队((ARO)极斗丸、(ARO)研洋丸、(ARO)国洋丸、(ARO)新国丸)。
第二补给舰队:((ARO)东邦丸、(ARO)东映丸、(ARO)日本丸)。
先遣队:(SS)伊16号、(SS)伊18号、(SS)伊20号、(SS)伊22号、(SS)伊24号、特殊作战小队(袖珍潜艇X5)。
这次空袭中真正实施作战的只有6艘航空母舰,而警戒中队分布于航母四周进行防空和反潜的任务,支援部队中的战列舰和重巡洋舰在准备随时打击忽然遭遇的敌方舰队(在空袭珍珠港的任务中其实就是在打酱油);巡逻队其实都是潜艇,提前出发到各个不同的方向监视水面状况;补给舰跟在航母不远的位置对航母上的油料进行补给,这次很有意思,两个补给中队派出的都是油料船;先遣队则是由微型潜艇构成负责潜入珍珠港获得攻击前的最后一波情报,在日本公布的资料中先遣队一共派出5艘微型潜艇最终只回来了1艘。
在袭击发生后,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哈斯本·金梅尔是这样评价日本帝国海军的安排的:不得不说,这次空袭是一次计划巧妙、执行出色的行动。不幸的是,我不得不承认他们赢了。一旦他们开始,他们就做了很棒的事情。——哈斯本·金梅尔,太平洋舰队前司令。
也正是因为美军在二战中遭受过航母战斗群的打击,在二战之后才开始逐步的搭建出了自己的航母战斗群。其实在国际上看,美国和二战时期的航母战斗群都是很特别很特殊的一种舰队组织形式。其目的就在于远程奔袭对敌方进行打击。
尤其在二战期间,其实美国是没有航母战斗群的,二战美国海军所经历的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中还没有组织起来一个真正的航母战斗群。大多数时间就是一艘航母和两艘护航的驱逐舰一起执行任务。直至1944年年底美国制造了大量航母之后,才出现了第38快速航母特遣队(Fast Carrier Task Force),这才初步有了航母打击群的雏形。
津津乐道的“航母战斗群”这一术语其实年头并不久,这是在2004年最新的美国海军作战纲要中做出明确的解释的。之前的所谓的“航母战斗群(Carrier battle group)”的叫法其实是相当民间的叫法,并没有被美国军方作为术语使用后来美海军只是在总结历史战法的时候引用过90年代开始以航母为中心的作战方式叫做航母战斗群。2004年美国海军作战纲要中明确了美国海军的四种作战模型,其中包括:
1.航母打击群(Carrier strike group);
2.远征打击群(Expeditionary strike group);
3.战列舰战斗群(Battleship battle group);
4.海面行动群(Surface action group);
这是针对于不同态势所组织的不同级别的舰队行动框架。特别有意思的是group这个词在英文中是有对应中文的“群”、“组”、“集团”等不同含义的在中文中我们会给不同等级聚合物划分不同的级别,而Group的最正的解释叫做“团体”,没有大小级别的划分。这也是为什么有的美军海面行动群出动只派出两艘巡逻艇的原因了。
所以说“航母战斗群”也好“航母打击群”也罢都只是一种海军舰只的组织形式,并不是成建制的海军作战单位。至于美国为什么维持了11个航母战斗群?原因也很简单——连年征战不得已而为之。
至于其他国家,在运营航母的过程中只要随行舰船可以满足涵盖防空、反舰、反潜、水下作战、补给这五大领域的基本任务,其实美军就会将之视作一个航母战斗“群”,看看日本帝国海军偷袭珍珠港的架构,是不是就明白一个典型的航母战斗“群”的架构到底是什么样子了吧?
法国、英国这两个美国盟友也是有航母战斗“群”的,如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出动的时候通常是这样的配置:
1艘伊莉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2艘45型驱逐舰;1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属美国海军);2艘23型巡防舰;1艘七省级巡防舰(属荷兰皇家海军);1艘机敏级核潜艇;1艘维多利亚级补给舰;1-2艘潮级舰队油船;
其中还包括了美国和荷兰的随行军舰,但是以伊丽莎白女王号为作战核心,也就被称为了“航母打击群”。
法国更有意思,当戴高乐号出来的时候通常的阵容是:
1艘戴高乐号航母;
1艘红宝石级攻击核潜艇;
2艘反潜驱逐舰;
2艘防空驱逐舰;
1艘隐形巡防舰于前方巡逻;
1艘补给舰(杜兰斯级油轮);
航母战斗群姑且就这么叫,其实是看性质不看规模的。
中国航母战斗群:性质一样的,早就有很多国外媒体在报道中国的航母战斗群了。
中国航母战斗群其实早就有了,而且配置并不比美军差,只不过是咱们的摄影师总是把咱们的航母拍成辽渔16号或者鲁渔17号,让咱们的战斗群曝光太少。
但话说回来,航母战斗群在现代战争中还有效果吗?
海军学术界其实对航母战斗群在 21 世纪海战中的生存能力存在争议。支持者认为航母战斗群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火力和力量投射能力。反对者则认为,航母战斗群越来越容易受到武库舰艇和巡航导弹的攻击,尤其是那些具有发射超音速甚至高超音速飞行能力的舰艇尤为危险。还值得注意的是,航母战斗群本身是为冷战场景设计的,在建立对靠近海岸区域的控制方面用处不大。
此外,事实证明,航母战斗群容易受到许多小型海军部队拥有的柴电潜艇的攻击。例如常规动力的德国U24 ,它于 2001 年在加勒比海的JTFEX 01-2演习中通过发射照明弹并通过其潜望镜拍照,近距离拍摄了美国航母的照片;
事隔五年,在2006年的JTFEX 06-2演习期间,瑞典哥特兰岛“击沉”美国企业号,瑞典的常规动力潜艇突破了第 7 航母打击群的防御措施,未被发现并拍摄了几张里根号航空母舰的照片。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