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最早是什么房间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14:44:35
沙龙最早是客厅。
“沙龙”一词最早源于意大利语单词“Salotto”,是法语LeSalon一字的译音,原指法国上层人物住宅中的豪华会客厅。从17世纪起,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贵妇)常把客厅变成著名的社交场所。后来人们便把这种形式的聚会叫作“沙龙”,并风靡欧美各国文化界,19世纪是它的鼎盛时期。从17世纪开始,巴黎的名流常把客厅变成著名的社交场所。
在那个图书不普及,各种宣传工具也不发达的年代,沙龙是一个展现自己扩大影响的极好舞台。现今人们所熟悉的沙龙是16世纪法国宫廷的一种活动,后来延展到巴黎及欧陆名人家的客厅。18世纪,沙龙文化达到顶峰时期。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中国也曾有过一个著名沙龙,女主人就是今天人们还经常提起的林徽因,可见这种社交方式很早就传到了中国。
独具东方色彩的文化沙龙: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在五四新文化思潮的吹拂下,北京的一批知识精英如胡适、梁实秋、徐志摩、闻一多、梁思成、林徽因等利用聚餐、茶会组织沙龙,在自由自在的品茗或餐饮中纵论古今、谈天说地,彰显学问之美,追寻人生之乐。其中,林徽因的沙龙最具代表性。
林徽因是一位才貌双全、个性鲜明的奇女子。早年曾留学欧洲、美国,于文学、建筑学、艺术等皆有精深的造诣。1930年,她和丈夫梁思成由东北大学到北京工作,安家东城区的北总布胡同3号。这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幽静典雅,每逢周六下午,一些学术大家、社会名流,总会自觉地来到这块极其舒适雅致的地方,品茶闲聊,切磋学问。
每当聚首,林徽因是当然的中心,其广博的知识、灵敏的思维、严密的推理、流利的口才,以及得理不让人的气势,在场者皆为之折服。聚会中,他们的话题总是没完,大半天过去了,仍恋恋不舍,只能期盼下一次聚会早日到来。久而久之,林徽因的茶会就声名鹊起,为学界和文化界所侧目。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