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为了考上名校,值得这样付出吗

广西高考考生,人称“高考钉子户”的唐尚郡今年34岁,考大学14次,复读13年。大家问,为考上名校,这样值不值得?

我想从心理角度看看唐尚郡的行为

我们先来看唐尚郡今年高考被录取之后的行为。

今年唐尚郡被上海交大录取了。可是,录取之后,他本人回应说“无所谓值不值,这只是一种选择,对应一个结果”。

从回应中,听不出他的情绪,只是他说自己的选择。我感受到他那种一年又一年的习惯性的漠然的情绪。

他的选择,听说截止记者发稿时,唐尚郡其实仍然未决定,到底这次去不去上海交大读书。

我们作为旁观者,看到他一味的在坚持复读,很多人称赞他为心中梦想,真真觉得他在为心中梦想吗?

那么请问他的梦想是上名校吗,“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上海交大”……还不够名校吗?

他的行为不是名校的梦想,而是一种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偏执,一种考试成瘾的状态。一种追求刺激,冒险,冲动行为的状态。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他本人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很多人指责他“自私”“不懂事”“不负责任”“自我中心”……我说他本人根本意识不到,他不知道他的心理有什么问题。

为什么我说他的心理不健康呢?

我们说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做出与周围的环境,周围的状态相适应的行为,适应是最重要的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再来看看唐尚郡的适应问题。

他出生在一个广西很偏僻的小山村里,他的父母是靠以卖甘蔗为生的农民。他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富裕,其实无法支撑他一年又一年复读的学习状态。

再看看他这个行为。

他在复读的第8年,他的父亲生病,他才开始有点醒悟去北京读了中国政法大学。可是为了高中学校的复读奖学金2万块钱,为了给父亲治病筹钱,他又放弃了在大学的学习,回到高中学校复读。

问题是他每一年的复读并不是没有考上大学,而是在一个又一个名校之后,他说他坚持要去中国科技大学上学。

我们从他的出生家庭,他生活的家庭,他考试的行为以及他为父亲看病的行为,再看他一年又一年的放弃考上的大学不去读……

我们看到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沉浸在自己的偏执里,沉浸在自己考学的成瘾状态里,沉浸在自己冲动的行为里,沉浸在一次次冒险,追求刺激的过程里。

最重要的他沉浸在自己的,和周遭的不适应的状态里,这就是我所说的,他的心理不健康的,重复性的强迫状态的表现,而他却不自知。

我以为他首要该做的,应该先去心理咨询。

我对他的问题看到的不是他复读的值还是不值得。而是为他这么久的行为,感到深深的遗憾,并为之难过。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