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24北电考研——外国电影史重点完结

外国电影史概述

外国电影史中,多位电影先驱对电影艺术发展贡献巨大,包括爱森斯坦、卢米埃尔兄弟、梅里爱、格里菲斯、德吕克、维内、威尔斯、雷诺阿、瓦西里耶夫兄弟、罗西里尼、戈达尔、雷乃等。

爱森斯坦与蒙太奇学派

爱森斯坦是蒙太奇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普多夫金共同创立蒙太奇学说。他提出“杂耍蒙太奇”与“理性蒙太奇”,强调局部与瞬间在艺术整体中的重要性。爱森斯坦认为,两个并列的蒙太奇镜头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在碰撞后产生新的意义。

卢米埃尔兄弟与电影发展

卢米埃尔兄弟是电影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其作品特点包括户外实景拍摄,试图将电影作为“重现生活的机器”。他们采用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精心安排构图,采用大景深手法,使画面层次丰富,贴近生活本质。

梅里爱与科幻电影

梅里爱被称为“科幻片之父”,他的作品将电影从平铺直叙中解脱出来,引入戏剧和文学元素,使电影在题材与艺术表现上更加引人入胜。他提出了“银幕即舞台”的美学观念。

格里菲斯与电影叙事

格里菲斯是电影叙事语言的奠基人,重新定义了镜头在电影中的作用,确立了以镜头作为电影时空结构的基本单位。他通过剪辑将一场戏分成多个镜头,提升了叙事清晰度,并开创了蒙太奇的源头。

德吕克与电影本性

德吕克强调电影艺术应符合电影本性,提出了“上镜头性”概念。他主张在自然和现实中寻找适宜用光学透镜表现的形象与景物,注重朴实无华,使用自然光效、焦点发虚等表现手段,营造电影艺术的独特诗意。

维内与德国电影奠基

维内作为德国电影的奠基人,影片特点包括倾斜的布景、奇形怪状的服装与戏剧化化妆、夸张的动作表演,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

威尔斯与电影天才

威尔斯集演员、导演、编剧、制片人于一身,参与了数百部电影,导演了近40部影片,获得AFI的终身成就奖。他的作品体现了重要文化意义,对电影发展影响深远。

雷诺阿与诗意现实主义

雷诺阿的影片追求人物刻画、环境强调与意境的结合,使用长镜头、景深镜头和变焦镜头,形成了独特的“游戏性”风格。他的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立场和左倾倾向,对现代电影银幕创作产生影响。

瓦西里耶夫兄弟与苏联电影

瓦西里耶夫兄弟合作导演影片,以“瓦西里耶夫兄弟”之名共同制片,获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他们对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创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罗西里尼与新现实主义

罗西里尼被誉为新现实主义的“创始人”,执导的《罗马,不设防城市》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确立了新现实主义与意大利电影在世界的地位。

戈达尔与破坏美学

戈达尔以蔑视传统电影技法的“破坏美学”著称,是“新浪潮”最具特色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无视传统叙事方式,采用跳接、自我介入等手法颠覆传统技法,形成独特的电影风格。

雷乃与纪实美学

雷乃是法国战后现代电影理论的重要人物,拍摄的《格尔尼卡》、《夜与雾》等作品以纪实美学为特色,其《广岛之恋》和《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分别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和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巴赞与电影理论

巴赞是法国战后现代电影理论的宗师,开创了电影写实主义理论体系。他创办《电影手册》杂志,担任主编,为电影理论带来纪实美学新气息,被誉为“电影新浪潮”之父。

科波拉与黑帮电影

科波拉执导的《教父》三部曲成就了“电影教父”的地位,以表现美国黑手党的活动与美国政界、司法界的复杂关系著称。他的作品展现了黑社会人物的“人性”。

文德斯与新德国电影

文德斯是新德国电影四杰之一,以“旅行三部曲”闻名,影片中主人公乘汽车旅行,展现沿途风光与心理感受。他的作品风格坦率冷静,带有浓厚哲学意味。

外国电影史重点更新完毕,同学们努力备考,期待在考场相见。关注后续文章,了解更多电影史知识。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