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夏时制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21:00:44
夏时制,又称"日光节约时制",是为了节约能源而人为调整地方时间的制度。在实行期间,采用统一时间称为"夏令时"。夏季人为将时间提前一小时,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减少照明用电。各国具体规定不同,目前全球约有110个国家每年实行。
据说本杰明·富兰克林最早建议使用夏时制,他在1784年提出节省蜡烛的建议。直到1907年,英国建筑师威廉·维莱特向议会提出夏时制设想,以节省能源和训练士兵,但未被采纳。1916年,德国首先实行,英国随后跟进,夏时制节约约15%的煤气和电力,但电力和煤气公司价格提高15%。法国随后效仿。1917年,俄罗斯开始实行,直到1981年成为常规制度。1918年,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实行,战后取消。1942年二战期间,美国再次实行,1945年取消。1966年,美国重新实行。欧洲大部分国家从1976年开始实行。
1996年起,夏令时有效期推迟至10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中国曾在解放前部分地区实行过。1986年,全国开始实行,每年从4月中旬至9月中旬,夏令时开始和结束前新闻媒体均刊登通告。1992年起,暂停实行。
夏时制存在利弊。高纬度地区夏季太阳升起时间早,夏时制节省照明时间。零售商对夏时制持肯定态度,天黑后人们更常去超市购物。糖果销售旺季家长不希望孩子晚上外出。对低纬度地区,夏时作用不大,尤其是夏天湿热,夜晚不适入睡。农民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制改变不便。对中国部分地区,夏时制只起作用于东北和华北,农民未包括在内。傍晚延长导致汽车增多,空气污染加剧,交通事故增加。铁路和航班每年修改时间表,增加困难。在某些国家,夏时制成为政治斗争工具。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