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的风俗是人死后三年又下葬,有人知道那叫什么吗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14:23:57
在家乡安庆的农村地区,有一种与其他地区截然不同的丧葬风俗---厝柩。厝柩,又叫蚕基,一种将死者棺木放置在荒山野岭的暂厝地。它的两头是水泥砖或青砖砌起来的墙,上面用瓦片盖着,棺木置于其中,棺木的两边暴露在外。这种暂厝地只是棺木临时存放的地方,待满三年以后还是要正式的入土下葬,不同于其他地区在人去世时就入土下葬的风俗。
那么这种独特的丧葬风俗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不为人知的历史呢?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八月,在朱元璋统一江南之战中,与陈友谅张士诚军曾经在沿江一带军事重地安庆、江州(今江西九江)爆发过极其激烈的战争。双方经过激烈血腥的较量,朱元璋最终取得胜利,但是这场战争使得安庆地区遭受世所罕见的巨大破坏,人民伤亡殆尽,田地大量荒芜。朱元璋统一天下建立大明朝之后,当时江南地区土地大多为豪强地主霸占,他们在地方上盘根错节,势力雄厚,而且他们还过分压榨农民,既和国家争夺赋税来源,又不利于经济的恢复。朱元璋为了打破江南地区强大的宗族势力,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巩固其统治,就颁布“移民令”,强制江南大量人民被迁往江北苏北一带开荒屯垦,并且不得回迁原籍,隔断移民与原籍地的一切来往,史称“洪武赶散”。
在这次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中,临近安庆地区的江西移民大量迁入安庆地区。据清初桐城派学者朱书说 “然元以后至今,皖人非古皖人也,强半徙自江西,其徙自他省会者错焉,土著才十之一二耳”。大量的江西移民达到安庆地区以后,被朝廷告知不得回迁原籍,兄弟亲戚之间不得往来,否则受到重罚。但是这些背井离乡的移民中心中始终抱着有朝一日能回到故乡的幻想。因此,在当时那些移民过来的老人们在去世后,按照逝者的生前遗愿将棺木在野外暂厝,不要入土下葬,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魂归故里。由于朝廷的移民不得迁回原籍的强制政策始终未能松动,移民们回归故里梦想在岁月无情的流逝中渐渐的破灭了,原本暂厝的棺木最终也不得不入土下葬了。
就这样,这种移民寄托着对故乡无限思念的丧葬方式就在家乡安庆地区渐渐地成为一种独特的风俗,一直沿用至今!
上一篇
马来西亚特产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