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东莞市华侨中学的办学概况

1956年,凤岗华侨后裔邹倩夫向凤岗“侨联会”反映了海外侨胞和凤岗人民希望在凤岗办一所中学的愿望。凤岗乡成立了“华侨中学筹委会”,倡议海外侨胞集资为家乡创办中学,旅居千里达的华侨曾主保、苏里南归侨张友权(后任全国政协委员、东莞市华侨中学名誉校长)等积极响应。

1957年6月,“华侨中学筹委会”改为“华侨中学董事会”,正式创办“东莞华侨中学”。

1957年9月开学,东莞县华侨中学只招3个初中班,有学生192人,教职工9人。校址设在凤岗墟,因校舍在建,只能借用油甘埔村仕璘学校。

1958年秋,正式在凤岗墟校址办学。建校初期,华侨曾主保夫妇、房宏熙夫妇各捐了港币1万元建成了4间教室,租用侨房“汉彰楼”做办公室和师生宿舍。

1960年起,东莞县委批准纳入全县统一招生范围,这时东莞县华侨中学己成为初具规模的民办学校。

1962年,东莞县华侨中学转为公办中学并开设高中。原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现任广东省教育学会会长、国家督学的刘达中就是当年到校任教的数学教师。

1966年6月,“文革”开始,校名被改为“凤岗中学”,1980年复名“东莞华侨中学”。

改革开放后,华侨、港胞和乡亲900多人又发起捐资办学。

1984年至2000年,凤岗镇政府共投入1675万元,进一步改善办学环境。

1992年至2003年间,东莞市华侨中学开办了高中职业班。

2005年,凤岗镇党委、政府按“省一级学校”的标准在五联村规划兴建新校。凤岗镇3154个党政机关单位、侨胞乡贤、企事业单位、各村委会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捐款2200余万元。

马来西亚华侨赖云英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987年元旦,她捐款16万港元建造图书馆,捐款80万港元设立“英明教育基金会”,用于奖励师生、购置新书。在捐建新校时,又以个人的名义捐款100万元,从“英明教育基金会”中捐款150万元。

新学校2006年2月动工。2007年8月竣工,9月搬迁使用。

2010年6月,东莞市华侨中学高中撤并,成为一所镇办的初级中学。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