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九华山佛学院外出参学

九华山佛学院鼓励僧尼们通过两种方式丰富学识与修行:一是个人自发的云游参访,他们可以去各地名山道场向高僧请教,以开阔视野,提升佛学造诣。这种方式旨在增进僧尼们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使他们在修行中不断成长。

另一种方式则是有计划的外出学习,佛学院会选派僧尼到其他佛学院进行系统的学习,以深化他们的佛学理解和寺院管理能力,培养未来的佛学研究和管理人才。这种系统的教育路径旨在提升整个佛教界的学术水平和管理效能。

九华山佛学院在九年的办学历程中,坚持以“教书育人、学修并重、戒定慧并举”的原则,严格执行宗教仪式和修行活动,如上殿、过堂、半月布萨诵戒,以及夏季的“结夏安居”。学院还定期组织集体活动,如拜山诵经,以强化僧众的道德修养和团队精神。

学院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树立了优良的道风和学风,培养出众多人才,如担任重要职务的毕业学僧、佛协骨干以及佛学院的中坚力量,缓解了僧才短缺的问题,为佛教教育事业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第五届学僧的学习已经进入第三学期,学院内部师资力量逐渐壮大,年轻法师们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成为佛教学术的新生力量。同时,佛学院还引进佛学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定期进行学术交流,活跃了学术氛围。

学院的院训“誓作地藏真子,愿为南山孤臣”体现了学院对地藏菩萨精神的传承,他们致力于弘扬佛法和利济众生,肩负着弘法和利生的重任,这为九华山佛学院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扩展资料

九华山,古属陵阳山区,号九子山。唐天宝年间,大诗人李白“曾由金陵上秋浦,更九子山名为九华”(《贵池县志》 ,清光绪重修本)。清人王琦考证,李白于天宝十三年(754)冬,应友人韦权舆、高霁的邀请, 聚会于九子山西麓的夏侯廻家,互相吟唱,其“妙有二分气,灵山开九华”,佳名杰句成了九华山的“定名篇”。天宝十四年,李白赠青阳友人韦仲堪“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诗句,又是一曲脍炙人口、名扬千古的九华绝唱。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