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长沙市周南中学周南颂

在晚清末世的动荡年代,中国社会面临内外双重危机,教育的积弱与体制僵化成为国家进步的阻碍。朱剑凡,身为明室后裔和名将周达武之子,秉持着教育救国的理念,于1905年在日本游学归来后,毅然在长沙“蜕园”创办了周南女学,初名“周氏家塾”,后因朝廷对女子教育的开放,取《诗经·周南》之义改名周南女学堂,从此奠定了周南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历经晚清至民国,周南女学堂虽历经风雨,但始终坚持教育,培养出众多英才,其影响力深入人心。1949年后,周南转型为省立中学,学校性质改变,1968年男女学生得以兼收,学校规模扩大。改革开放后,周南进一步发展,增设了周南实验学校和剑凡中学,学校声誉日隆,成为长沙教育的瑰宝。

进入新世纪,周南顺应时代潮流,科研与课改并举,师生们积极进取,全面发展。新校址的建设更是彰显了学校的发展决心,占地广阔,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成为培养未来栋梁的理想之地。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周南得以扩大规模,新的教育篇章就此翻开。

副省长、市委书记和市长的寄语,无疑是对周南的极高赞誉,激发了师生们的豪情壮志。他们将秉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共同推动周南的卓越发展,期待明日的周南,将以其卓越的教育品质,成为杏坛的典范。

扩展资料

周南中学由著名革命教育家朱剑凡于1905年毁家兴办,校名秉承《诗经·周南》义旨,始称周南女校,后曾用名长沙市第四中学,1984年成为湖南省首批省级重点中学,2004年成为湖南省首批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诚朴、健美、笃学、奋进”是学校百年来形成的周南精神。周南为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的英才,杨开慧、向警予、蔡畅、丁玲、廖静文等一大批社会精英都曾在这里就读,学校声誉享誉海内外。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