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建筑设计需要注意什么

高层建筑设计需要关注多个关键点,包括防震缝的设计宽度、建筑物平面形状和刚度、高层部分与低层部分的连接构造、框架柱截面和箍筋的合理性、楼层质量与刚度的变化、地基稳定性、沉降缝、伸缩缝和抗震缝的设置等。此外,还需考虑高层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高层建筑结构应根据房屋高度和高宽比、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结构材料和施工技术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结构体系。高层建筑的高宽比是对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的宏观控制。

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应注意防震缝的设置,确保其宽度适当,避免因平面尺寸和结构变化导致的震害。伸缩缝和沉降缝的设置也需谨慎,防止因缝宽过小导致的碰撞破坏。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温度-收缩问题,可通过构造措施来解决。后浇带的设置应选择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避免在同一个平面内设置,以免全部钢筋在同一平面内搭接。后浇带可设置在梁和楼板的1/3处,以避免沉降差过大。

在设计高层建筑时,应充分考虑结构的高宽比,特别注意6度抗震设防烈度的A级高度建筑,其高宽比限值分别为:框架4,框剪5,剪力墙6,筒体6。此外,还需注意结构的竖向布置,避免因抗侧力结构或竖向体型突变导致的刚度突变。

高层建筑的主楼和裙房的层数相差很大时,可不留永久沉降缝,但需调压力差,主楼和裙房部分采用不同的基础,使其沉降接近。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在平面尺寸和外伸长度超出规程限值,各部分结构刚度相差太远,或各部分质量相差很大时,宜设防震缝。防震缝应在地面以上全高设置,基础可以不设防震缝,但需加强构造和连接。

在抗震设计中,轴压比控制是关键,特一级和一级(9度)轴压比为0.4,一级(7、8度)为0.5,二级为0.6。结构的延性系数越大,说明结构抗震的变形能力越强,耐震性能越好。建筑的主体结构可采用延性系数较大的结构材料。地下室顶板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楼板厚度不小于180,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并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抗震框架柱配筋需注意最小配箍率、最小体积配箍率和最小纵筋配筋率。当地下室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结构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地下室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应符合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钢筋面积的1.1倍。短柱需箍筋全长加密,剪跨比和梁剪跨比反映了截面上正应力和剪应力的相对比值,对梁的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有重要影响。

高层结构设计需控制的六个比值包括轴压比、剪重比、刚度比、位移比、周期比和刚重比。这些比值的合理控制有助于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在实际设计中,需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