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为什么洋人只有几千人就能打败中国这么大的国家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11:31:26
1.英国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能够利用海运机动优势屡屡在清廷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发起攻击。局部上总是以多打少,战术类似于抗日战争的日军。清军总兵力占优,但在各局部战场,总是人数不多。例如英军在1840年6月首次封锁广州口岸后便在2个月的时间里迅速北上机动,一路攻城略地后进抵北方的天津外海,第一次迫使清廷的战争意志出现动摇。1841年1月,已经返回广东沿海的英军,又在清廷故意拖延谈判的情况下,迅速的发动虎门之战。此后击败控制了广东及附加的珠江三角洲地区。1841年,由璞鼎查率领的增援部队抵达广州后,果断放弃与广东清军主力的接触,北上再次占领厦门与浙江的宁波等地。而清军为了反攻浙江沿海的沦陷区,组织的部队到1842年3月才逐渐到齐。结果,这些从全国多个地区小规模调配拼凑而成的部队,在浙东反击战中一败涂地。5月,英军又主动放弃舟山以外的浙江占领区,北上攻破了扼守长江入海口的吴淞。7月英军攻克了长江下游的重镇镇江,到8月4日,抵达了尚没有做好足够准备的南京。
2.英军逼近南京地点选择准确。清代必须依靠东南的粮食和税赋。南方的大量粮食和钱粮要依靠京杭运河从南方运往北方。因为北方经过千年的开发和人口繁育,土地承载力已经大大下降,而都城和大量驻军、粮库又主要在北方,因此,从明朝开始就非常依赖大运河把物资从南方运到北方(抛弃了元朝的海运),一旦漕运被切断,北方立刻就会陷入物资匮乏的饥荒,北京的近百万人口,尤其是“八旗国本”,将陷入无米下锅的境地,而清朝财政的核心支柱也被一刀斩断。所以漕运要点南京就是逼迫清帝国屈服的要点。
3.英军的机动优势降低了军事开支,而清军动员兵力耗资巨大,已经面临财政破产。这场战争,清朝调动了全国经制军队总兵力的1/6,行程万里增援前线,至于各地方的发动的团练、乡勇,更是达到了数十万人次。清朝以比大英帝国少得多的财政收入,支付了3倍于英军的军费开支,在万里海防线处处设防,到处铸炮添兵。按照1840年至1842年战争中的财政支出规模,清朝继续耗下去,也必将陷入财政破产的境地,因为在鸦片战争之前,国库存银已经不足1000万两,而整场战争,已经花费了3000万两,只是还没有在户部报销。不过只要王朝存在,这种负担各省分摊一下,压一压百姓,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如果南京城丢失,也就意味着长江以南不为清朝所有,“国朝武力”的神话一朝破灭,用什么“汉奸带路以致丢失海口”的传统托辞都不足以向天下百姓解释。这种情况下,清朝面临的就不是“破产”危机,而是中央无力威慑地方所导致的政权整体崩溃,也就是“脆断”。而英国鸦片战争总共花费了4,215,413英镑(包括各个方面报的“花账”,如东印度公司),约合10,859,920两白银,英国1840-1841年度财政收入约为5200万英镑,这个军费中的230多万英磅还是东印度公司垫付的,以这个规模来说,英国即使再增兵2万,接着打10年,也毫无压力。
4.英国提出的谈判条件,相对这个前景来说,完全算不上苛刻,当时的议和大臣伊里布甚至认为“英国人诚信不贪财”,就是在赔款问题上,英国并没有狮子大开口,这种“称赞”可谓可笑又可怜,却又无可奈何。在割地问题上,英国也没有坚持割让香港之后再割舟山群岛的要求,只是提出要占领舟山作为“抵押”,直至清朝履约赔款为止。至于香港,早已被英国事实占领,并盖房设炮,道光皇帝虽然不断严旨切责,广州方面的清军却根本无力收复,到最后,皇帝本人也面对了现实,仅仅要求“严防死守”罢了。可以说,站在清政府的角度衡量上述条件,和谈无疑是当时最佳的选择,谈判条件也可以接受。
上一篇
宇都宫城之战背景
下一篇
机电工程系是学什么的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