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可以提出三个月灭亡中国 当时的GDP对比是多少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3:40:42
抗战前夕,中日双方在国力与军力的对比中,日本具有压倒性优势。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发展经济与实现“大陆政策”,通过“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并加速经济军事化,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国家用于军事工业的支出高达70亿日元,财阀资本也迅速转向军事工业。日本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管制,使经济服务于战争。经济军事化和对中国东北资源的掠夺,让日本较早渡过经济危机。1937年,日本工业增长速度为9.9%,是资本主义大国中最快的,工业总产值接近60亿美元,占国民经济的80%,成为工业强国。
日本的弱点在于国土限制,缺乏重要战略物资,如棉花、橡胶、羊毛、铅、锌等军工原料,以及石油、煤炭等燃料。铁矿资源仅能满足1/6的需求,还需从中国、东南亚等地进口。为了适应战争需求,日本大规模增加军事工业投资,1937年投资达22.3亿日元,占当年工业投资总额的61.7%。其武器生产能力达到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余辆,造船能力为40余万吨,造舰能力为5万吨,完全满足大规模战争需求。
日本陆军在“七七”事变前夕拥有17个常备师团、4个混成旅团、4个骑兵旅团、5个野战重炮兵旅团、3个战车联队、16个飞行联队等,共38万人左右。日军陆军编制完善,特种兵数量大,装备精良,士兵训练有素,受武士道精神影响,极其顽强。海军共有现役舰艇285艘,总排水量115.3万吨,其中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9艘、重巡洋舰12艘,实力仅次于英、美,居世界第三位。
日本实行征兵制度,凡年满17岁至40岁的男子都必须服役,共有448万多人,其中陆海军共可达1000万人。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人口4.6亿,领土1142万平方公里,资源丰富,但工业基础薄弱,资源未充分开发利用,总产值仅为13.6亿美元,仅占国民经济的10%。军事工业难以发展,1937年只能生产步兵轻武器和小口径火炮,无法生产大口径火炮、坦克、汽车等。飞机和舰艇虽然有少量产品,但关键部件和原材料依赖进口,无批量生产能力。
中国军队在“七七”事变爆发时,共有步兵182个师、46个独立旅、骑兵9个师、6个独立旅、炮兵4个旅、20个独立团及其他少量特种兵部队,总兵力约200万人。但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军队名义上隶属于国民政府,但实际上组织、指挥不统一,派系繁杂,矛盾多。中央直属的70个师中,40个以黄埔军校生为军官组建,素质较好。中央军以外的地方势力军队装备和编制差异大,中央军相对充实。国民政府1936年开始整编陆军,但在“七七”事变爆发时仅完成20个调整师的整编,装备不齐全。日军一个常备师团与一个中国调整师相比,人员是中国的2倍,步骑枪多1.5倍,轻重机枪多1.1倍,野榴山炮多3.1倍,日本师团还有1000多辆炮兵车和辎重车,坦克24辆。而中国其他整理师及尚未整编各师实力约为调整师的5至7成不等。
中国海军自甲午战争后一直没有恢复实力,1937年共有120艘舰艇,总排水量约11万吨,但实际作战舰艇仅60多艘,排水量约为6万余吨,最好的舰艇也次于日本的重巡洋舰。中国空军在初建阶段,实力远逊于日本,有600架飞机,其中作战飞机仅305架,在抗战爆发时能够投入战斗的飞机仅223架,共编为31个中队。
综上所述,中日GDP对比为1:5.5。
上一篇
澳大利亚的首都在哪里
下一篇
什么是工期签证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