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音乐教育差异”的相关资料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13:15:23
中西方音乐教育在学生教育的不同阶段,教学方式和社会重视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从小学习音乐已成为很多国家的共同趋势。据一些音乐教师观察,我国沿海地区的儿童音乐热潮依旧不减,以学钢琴热为特征,每年上海就有约10万琴童。尽管中西方音乐教育的目标不同,家长的期望也有区别。
加拿大皇家山音乐学院院长保罗·道尼恩和上音附中校长赵晓生在“第十届晨兴音乐桥”开营式上比较了两者差异。道尼恩认为,中国学生较早进入专业训练,年轻时通常演奏技巧较高;而西方学生对音乐整体了解和感受,对音乐史和文化背景的知识更多,视野更广;中国学生独奏能力很强,西方学生则有较多协奏经验;西方学生阅读新谱的能力稍强,但中国学生听力敏锐,耳朵训练非常好。
在皇家山音乐学院,他们相信人类精神可通过艺术得到最真实和彻底的表达,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来发掘和培养学生的艺术潜质。而我国一些音乐教育机构,往往将音乐教育简化为一种乐器教学和技巧训练,过度技巧化使学生只会按乐谱弹奏,不能深刻了解音乐作品内涵。
中国父母对孩子钢琴训练视同“敲门砖”,认为这能成为升入理想学校的捷径。一些专家指出,在美国和日本,也有父母让孩子学习音乐,但目的不同。美国父母希望通过艺术训练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感受力,孩子未来可能成为医生、律师或宇航员,未必成为钢琴演奏家。日本人则希望孩子在各方面都有出色表现。
在教学方式上,中国音乐教育更注重技巧训练,而西方则更强调对音乐的整体理解和感受。这种差异导致了两者在培养音乐人才上的不同侧重点。
此外,中西方音乐教育在培养音乐人才上的侧重点不同。中国音乐教育更注重技巧训练,而西方则更强调对音乐的整体理解和感受,这种差异导致了两者在培养音乐人才上的不同侧重点。
西方音乐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感受力,而中国音乐教育则更注重技巧训练。这种差异使得西方音乐教育在培养音乐人才方面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而中国音乐教育则更注重技巧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总体而言,中西方音乐教育在培养音乐人才方面的侧重点和方法有所不同。中国音乐教育更注重技巧训练,而西方音乐教育则更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感受力。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音乐教育在培养音乐人才方面的不同理念和方法。
上一篇
研究生期间有人重修吗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