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呵叻—沙空那空钾盐盆地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8:00:02
呵叻—沙空那空钾盐盆地位于泰国东北部及老挝西南部的呵功高原,地处于藏滇印支地槽褶皱系南段,包括呵叻、沙空那空两个钾盐盆地(图2-38),查明钾盐远景储量分别为86.6亿吨和335.6亿吨。
藏滇印支地槽在晚二叠世以前属于古地中海沉积区,受晚华力西运动影响,地槽回返、海水旋进旋退,沉积了上三叠统怀欣拉组海陆交互相地层,不整合于二叠系之上。早侏罗世至古新世,由于地壳升降运动和气候渐趋炎热干燥,使红色碎屑岩和膏盐建造限定在深断裂控制的坳陷内。始新世末发生区域性褶皱,结束碎屑岩沉积历史。
含盐岩系为白垩系上统马哈沙拉堪组,由石盐、光卤石、钾石盐、硬石膏和泥岩、粉砂岩及少量砂岩组成,可分为3个盐组:下盐组底部为厚0.68~3.29m的薄—中厚层硬石膏层,与下伏中—细粒硬砂岩假整合接触;中部为纯净石盐层,局部夹1层硬石膏,厚为2.8~347.9m,平均厚140m;上部为钾石盐或光卤石层,厚为0.07~19.5m;顶部常见石盐顶盖及硬石膏薄层。中盐组下部为紫红色粘土岩,偶夹灰绿色粘土岩,厚度为8.5~67.3m;上部为较纯净的厚层石盐层,直接覆盖于粘土层之上,含较多的泥质和硬石膏团块,厚1.5~114.9m,平均厚68m;顶部可见硬石膏层及少量光卤石或钾石盐矿物。上盐组下部亦为紫红色及少量灰绿色粘土岩,厚20.9~83.7m;厚层纯净石盐直接覆盖于粘土岩之上,厚2.7~64.8m,平均厚20m;顶部硬石膏盖层发育,厚0.15~5.57m。其中,下盐组在盆地中分布广泛,层位稳定;中盐组分布范围较小、向盆地中部收缩;上盐组仅零星分布。
图2-38 呵叻—沙空那空钾盐盆地地质略图
(据钱自强等,1994,修改)
1—上新世—更新世玄武岩;2—上白垩统马哈沙拉堪组及可能更新的地层;3—下白垩统班纳尤组砂岩、粉砂岩;4—上侏罗统普潘组砂岩、砾状砂岩、砂砾岩和粘土岩;5—中侏罗统普拉维汉组及少夸组砂岩、砂砾岩、钙泥质粉砂岩、页岩和细砂岩;6—下侏罗统普坎东组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砾岩;7—侏罗系(未分);8—上二叠统或古生代地层;9—背斜;10—断裂;11—石盐钻孔;12—石盐、光卤石钻孔;13—石盐、光卤石、钾石盐钻孔
钾盐层只分布于下盐组上部层位,其中光卤石层分布较稳定,平均厚38m;钾石盐层分布不稳定,仅见于盆地中心和边缘小凹陷内,平均厚6m。按矿物组合及沉积序列分为4种类型:石盐-光卤石-石盐型、石盐-光卤石-钾石盐-石盐型、石盐-钾石盐-光卤石-石盐型和石盐-钾石盐-光卤石-钾石盐-石盐型。主要矿物组合为石盐、光卤石、硬石膏、钾石盐、水氯镁石、菱镁矿、石英、钾长石、海绿石、绿泥石及粘土等。
钾盐矿层有两类:主矿层光卤石矿层,具有厚度大、成层性稳定、储量大的特点,属正常卤水浓缩原生沉积的产物;钾石盐矿层的分布较零星、厚度变化较大、储量甚微,以原生沉积成因为主,部分属次生淋滤成因。盐构造较复杂,盐背斜是广泛发育的构造形式,它们不是由挤压力而形成的,乃是由于古河道的深切割作用使上覆地层变薄、地层压力减小而导致下伏盐层上移并产生塑性流变的结果。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