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欧美的古典园林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8:01:44
中国的园林艺术在17世纪左右曾风靡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热”,那时欧洲各国纷纷建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和建筑。1980年后,中国造园艺术再次引起西方世界的关注,特别是第二次影响更为广泛,涉及美国、德国、英国、荷兰等多个国家,与第一次西传相比,美国的参与度显著提升。
18世纪的欧洲花园,如庄园府邸的附属花园,多为私人所有,主要用于主人欣赏。而1980年后的中国式园林则更为丰富,包括展览厅、园艺节作品、友好赠建、纪念性建筑和观光园林。这些园林融合了东西方特色,早期的欧洲中国园林往往局部模仿中国风格,手法相对简单,如自然风致园缺乏精细布置。
第二次西传的中国园林,如美国纽约市的明轩、加拿大温哥华市的逸园,都以中国园林的不同风格为蓝本,展现中国园林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明轩,以苏州网师园为原型,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是海外中国园林的开创之作。慕尼黑芳华园、新加坡蕴秀园、法兰克福春华园、纽约斯坦顿岛寄兴园和德国郢趣园等,各具特色,展示了中国各地园林的魅力,如徽州水口园林、苏州古典、岭南风格等。
在英国利物浦的燕秀园和日本熊本县的孔子公园,都以中国古典文化为主题,通过建筑和景观设计,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这些园林不仅在海外赢得了赞誉,也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的发展。
扩展资料
古典园林是指中国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是中国汉族建筑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体现,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在其园林文化著作《雨打芭蕉落闲庭·岭南画舫录》中,对岭南各大古典园林均有详尽记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奇观,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境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最终和最高目的的审美旨趣。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