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建筑史——怎么对比法学习建筑史2—以罗马风-哥特式建筑为例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5:31:42
建筑史为动态的建筑学,是探论古今关系的重要价值取向。学习建筑史与理论,是建筑师必备养分的汲取过程。积累史实回答“是什么”,阐述理论思考“为什么”与探索“怎么办”。罗马风与哥特式建筑,作为建筑历史的典范,展示了不同时代的艺术与技术。
罗马风建筑(AD10c-12c)起源于修道院,融合了古罗马、拜占庭、蛮族与东方艺术元素。其特点为关注拱券结构,而非古典柱式。罗马风建筑成就与局限并存:侧廊外墙的扶壁、中厅的肋架券、束柱与透视门影响了后世哥特式建筑;然而,拱顶厚度与结构体系限制了内部空间统一性,柱子的粗壮性破坏了视觉连贯性。
哥特建筑继承了罗马风的特点,发展了建筑语言与空间的完整性。分为早期、盛期与地方化三个阶段。哥特建筑的平面形制为拉丁十字,结构包括尖券、肋架拱与飞券。其内部空间纵向深度与竖向高度结合,形成向上的动势感。哥特建筑的成就体现在彩色玻璃窗、光与雕塑的运用上,如圣德尼教堂、巴黎圣母院、夏特尔主教堂等。
对比罗马风与哥特建筑,罗马风关注拱券结构,哥特建筑发展了尖券、飞扶壁与骨架券,实现了结构与美学的创新。平面、剖面、西立面与中厅两侧侧墙立面等方面,哥特建筑展现出清晰的秩序与层次感,提高了内部空间的神圣性。
学习罗马风与哥特式建筑,需要深入理解其历史背景、建筑特征与艺术价值。通过分析案例,如昂古莱姆教堂、圣地亚哥孔波斯特拉大教堂、比萨教堂群与圣德尼教堂、巴黎圣母院等,可以更直观地掌握罗马风与哥特建筑的精髓。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