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如何培养和激发中小学生学习动机

培养和激发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如下: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研究表明:难度为50%的问题情境最有利于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成分,他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

2、设置合适的目标,培养自我效能感

当目标是由个体自己设定,个体通常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教师应帮助学生设定一个既有挑战性又现实的目标,并表扬学生对目标的设定及其实现。目标确立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我效能感。

3、控制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所谓"平时如战时,战时如平时",就是要求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些,动机激起水平达到中等偏高的最佳状态;

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让动机激起水平处于中等稍低的最佳状态;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学习结果的反馈包括作业的正误、成绩的好坏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的成效等。奖励与惩罚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方式。一般来说,表扬与奖励比批评和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