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四句教的直白理解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1:53:31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无善无恶心之体”,揭示了这个世界唯一的真相,万事万物的存在发生发展都是中性无意义的,我们随时所处的境域也是中性无意义,若自身有存在的意义,哪我们的命运就是固定的,改命就是无稽之谈,又努力奋斗什么?!
“有善有恶意之动”,心外无物,外在的一切看法都是我们自已的起心动念,好,坏,对,错等,意义是我们自已赋予的。人是观念(认知)的囚徒!外在境域的真相是“无善无恶心之体”的中性无意义,就如一张白纸,画什么是你自己让决定的。“意之动”认知的不同,画就不同,人的命运当然就不一样。正确我们的“意之动”,提升认知的格局,境界,努力奋斗就能改命了。
“知善知恶是良知”,我们生而为人一直不断有“意之动”,是好是坏,是对是错,该不该这么去做,我们天性的良知是一直知道的
(阳明先生曰: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是乃天命之性,吾心之本体,自然灵昭明觉者也。)。但良知要呈现,一定是我们的心无所执,对所在事物或境域看法是中性无意义(无善无恶心之体)时是非之心的良知自会呈现,告诉我怎么做。相应《金刚经》中的这句话: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没有任何的看法(空性),也就是中性无意义,心如明镜,随感而应,无物不照。可是“意之动”一直会在啊,让我们无法依良知而行,人生困苦;有什么办法技巧来获得良知呢?去人生自在幸福!哪就要看下面的…
“为善去恶是格物”,“意之动”充满着私欲功利名,物蔽,“贪/嗔/痴/慢/疑”。心底无私存天理,就要靠“格物”的技巧方法了,怎么做?观照对此事的起心动念(物),进行“格”之,起于私欲,哪怕一点点,也要正其不正归于正,纯粹的利他之心,去人欲存天理,良知就自现了;起于为公,纯粹的利他之心,心之所示,就是良知。在良知光明的指引下,大胆而行就是,让自己人生获得最佳的利益。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良知就是天理,就是道,依道而行,人生能不好吗?!
一切境域的存在发生发展都是中性无意义的,是你赋予了意义(看法/认知),因而给出去什么感觉(看法/认知),同频共振,就会接受到什么境域!
我创造我的世界!格物致知,境随心转,福自我求!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负百分百责!
人生中所碰到一切事物都是为我而来,心外无物,内外一致,都是我内心的投射,我负责!一问一答一写诚意格物知是非,心底无私存天理,不忧天不怨人,“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不缺”。时时觉知此心致良知汝汝不动而行,知行合一,人生自在,是何等的稳当快乐!
下一篇
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团员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