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如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如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未来社会,是科技社会,是大科学社会。既要有竞争,又要有合作,任何创造发明都离不开群体合作。培养个人对集体的责任感和互相协作的精神也是我们教育的目标。教学中实施竞争与合作相结合,应该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一项任务。 为此,我学科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合作教学”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一.营造合作学习的学习氛围,唤醒合作学习的学习意识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很短,如果没有强烈的求知欲,就不会产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探究学生的心理,创设恰当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悬念导入、故事引入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方式。而其中,活动设计也是新形成的方式,实践活动是知识内容的再现,特别是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动机大都取决于对学习内容是否有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激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做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集体学习的优势,开展合作学习。并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来营造学习的氛围,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

在进行教学时,让小组内成员发挥群体优势,团结协作。小组成员会充分认识每个人的重要性,知道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因为学习成效的大小同个人是否尽责直接联系在一起。每个人都承担一定的特定任务,谁也不是旁观者,谁也不能偷懒。在一个利益一致、互相依赖的学习小组中,每个人不仅把帮助、鼓励小组同伴当成是不可推卸的责任,也看作是自己的义务。因为他们认识到每个同学都能为小组学习活动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只有每个成员都认真思考、充分合作。才能使自己小组在班级中成为优秀的学习团体。他们不仅是在学习知识,而且也是进行一种社会交往活动。相互之间协作、配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

二、 大胆放手、明确规则、有序合作,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自主学习。

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的交流形式单一,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如果教学过程中建立了合作学习的机制,营造自由轻松的氛围,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那么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过程中,他们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尊重,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自主探索,合作探索。

在进行教学让学生分组讨论,分组学习时,常常发现一组学生你说你的思路,我说我的见解,谁也不听谁的。结果是合作学习成了形式,没有实际的效果。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我教育学生要遵循合作学习的规则,有序合作。每个同学要学会倾听、学会有礼。一个成员发言时,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他人讲话,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我们提倡适度争论,但争论要有礼貌,有礼貌的打断别人的讲话,发言者也应有礼貌地接受被打断。老师将教学设计的讨论题写在黑板上,同组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选择研究方案。确定以后由组长掌握,各人先自学,然后逐个成员交流讨论学习心得。大家各抒己见,最后由组长归纳。由一名同学作中心发言,其它同学补充修改。各小小组讨论完后,可由老师组织全班交流。我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教授邵瑞珍指出:“合作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能使能力较差的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改进学习方法;合作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教育气氛。”

讨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讨论,要鼓励学生讨论,让学生勇于发表意见,学会讨论。在讨论中合作学习,在讨论中培养合作意识。为此,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性格等个性差异进行异质分组,让学生组成合作伙伴进行讨论。学生的讨论可以合作伙伴内讨论,也可以合作伙伴之间的讨论,还可以师生讨论。

三、 大胆质疑、适当点拨在合作学习中思辨。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教育的责任不是教,而是教学生学。”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之后,老师应该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精心指导和总结,使学生学会学习,这才是学生所需要的。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应大胆提倡这样大胆质疑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关键的是学生能否主动表达见解和提出问题。学生在学习中在教学中能否主动提出问题是合作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有时尽管教师精心创设了各式各样的问题情境,而会提出问题的学生总是极少一部分。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不懂得该如何提出问题。

二、教学氛围太过严肃,学生对教师产生敬畏,不敢提出问题。

三、部分学生的学习信心不足,总担心提出的问题会让同学和教师讥笑。

这些情况无疑将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激发和培养。针对以上情况,我努力创设“和谐的、宽松的合作学习情境。”要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保护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宽松的学习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敢于善于提出问题的前提。教师把学生作为完全平等的人看待,以自己真挚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民主、理解、信任的人际关系下,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大胆创新,锻炼和培养个性的发展。在进行合作教学中,我们组织学生行进行讨论,让学生不要一下子就面对教师和全班同学,可以在小组内先进行提问题比赛活动。使学生在竞赛的氛围中削除畏惧心理。另外对于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我们指导他们先把问题写出来再提;对于课堂上一时还没有提问勇气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课后继续提,并进行恰当的鼓励,使之最终能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这样课堂的学习氛围很活跃,学生积极性很高,连平时不大发言的学生也纷纷抢着提问题和回答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学要创建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

总之,未来的社会不仅需要人们的竞争意识,同样需要人们的合作意识,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势在必行,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小学教育更是责无旁贷。我校提出的课题顺应时代的需要,愿我校能培养出具有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新型人才。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