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为什么要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

一、为什么要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

市场普遍需要监管,其原因是:

1.保护消费者: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于产品信息的不对称有可能导致消费者权益的受损。

2.反垄断:有许多市场只有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垄断,这些企业所拥有的垄断力将会导致产品的高定价,影响消费者的福利。

3.保护公众不受犯罪行为的危害。

4.解决外部效应问题。

针对银行,上述理论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银行是公众储蓄存款的主要存储地之一,银行在吸收存款后,对于单个的储蓄者而言监管成本极高,银行有可能存在道德风险行为,许多银行产品的质量很难观察,因此让那些购买了银行金融产品的投资者完全明白其所面临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这时就需要政府随时对银行的经营活动提供监管,保证银行业提供足够多的信息,保护存款客户和投资者的利益。

其次,通过《反垄断法》防止银行市场上存贷款的定价权过度集中到几个银行手中,这不仅会降低消费者使用银行服务的福利,而且会影响金融市场的投融资成本进而影响经济的运行。政府通过推动银行业内部及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来实现银行向公众提供服务项目上的公平性,而非仅仅通过一般监管来消除由于过度集中导致的银行提供服务方面的歧视。

再次,防范金融企业涉嫌金融诈骗、洗钱和逃税行为。

最后,银行向个人和企业提供消费和投资贷款使得银行体系与公众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紧密联系,银行服务存在天然的公共产品属性,银行的负外部性有可能会削弱金融系统的稳定性,这也使得银行必须面临严格的监管。

二、如何改善银行监管?(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五版)

银行监管包括外部监管、内部监管。

(1)加强外部监管(我国主要是央行和银保监会的监管,可能还有地方金融办的监管):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明确监管职能等;

(2)主要是改善内部监管(内控机制):

1、建立专职的组织机构;

2、确立岗位职责;

3、严格业务程序;

4、确立检查标准;

5、加强内部稽核。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