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如何作好任中经济责任审计

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作为领导在任期内对其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检查、鉴证和评价,相较于离任审计,其优势在于监督关口前置,便于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当前,企业主要以离任审计为主,任中审计普及与应用相对不足。离任审计“先离后审”的问题凸显后,建立任中与离任审计的有机结合机制成为企业发展趋势。

任中审计的优势在于预防性和前瞻性。通过审计,可以及时监督领导的经济行为,防错纠偏,对违法违规行为起到震慑作用。同时,清晰划分前后任的经济责任,科学、客观评价被审计人的工作业绩。任中审计的结果还能为企业后续干部考核、提职任免、奖罚提供重要依据。此外,任中审计的计划性更强,更利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效力发挥。

然而,任中审计面临挑战和难点。审计阻力大、审计评价难是主要问题。由于审计对象仍处于在职状态,沟通效率低下、取证难成为常见现象。任中审计侧重于事前或事中监督,如何科学客观地预估风险、评价经济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是审计人员面临的关键问题。此外,任中审计结果的落地问题也需关注,审计报告虽揭示了问题,但后续应用不足,限制了审计效力。

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科学的审计评价方法和机制建设。在审计评价方面,可借助行业标准、法律法规、企业财务数据等进行评价。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结果运用机制,确保审计结果得到有效应用,增强任中审计的震慑性。

理想的任中审计对象包括准备提拔的领导干部、任职较长未经审计的领导干部、新上任的领导干部,以及企业战略、管理思路发生重大调整的领导干部。具体适用范围需结合企业需求与管理实际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任中审计无法完全替代离任审计。任中审计可能无法覆盖离任审计的全部任期,且审计评价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做好经济责任审计需兼顾任中与离任审计的优劣势。

综上所述,做好任中经济责任审计需全方位协调,同时兼顾任中与离任审计的评价方法与机制建设。期待与各位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实施任中经济责任审计。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