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组织材料的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读写能力不简单是识字多、会组词,而是综合能力的基础。

1、 孩子的读写能力强,跨过了识字量的障碍,就自然愿意多看书,从小就能接触和掌握很多知识点;

2、 孩子可能早早就参加了很多培训课程,但这些课程中实施过程中都会出现大量术语、程序化的规范,虽然优秀的培训教师会尽可能地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释,但如果孩子自己的读写能力强,就会在这些课程里表现出较快的领悟能力,顺利地配合教师完成课程,同时也能得到更多关注;

3、 读写能力也会影响到孩子表现自己对要学习内容的熟练掌握程度,同样能力的孩子在面对相同的试卷时,读写能力强的孩子在读题、答题环节就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将真实水平发挥到最佳。经常有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什么都懂,就是考试时候看错题,写答案时丢了几个字,是粗心大意,其实这也是读写能力欠缺的表象。

那么,该怎么提高孩子的读写能力呢?

首先,需要扫清一些错误的观点:

培养读写能力只是学校、幼儿园的事情。

或者说认为读写能力是应该而且只能在课堂上培养出来的。课堂确实培养读写能力的一个重要场景,但也是最不真实的场景,需要老师从中引导孩子才能构建起各种模拟真实应用读写能力的场景。而且受限于同一课堂孩子人数,每个孩子能得到的关注是有限的。

衡量读写能力的标准就是认字多,会背诵。

经常可以看到新闻报道有神童几岁就认识了多少汉字,国学课上的孩子从小就能背诵名篇,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所提倡的读写能力强。识别汉字和记忆能力确实是读写的基础,但如果缺少结合真实场景运用这些基本元素的组织整合能力,也只能说是忽略了重点。而且这种忽略会误导家长以为孩子的读写能力得到了培养,反而耽误了真正需要做的事情。

把读能力和写能力割裂开。

通常是会只关心培养孩子阅读能力,没有在孩子具有一定阅读量的时候主动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进而通过写作能力的提高和需求,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读写之间本来没有界限,但由于个人的天性和环境便利而偏于独处诵读或是分享表述,导致偏重不同的能力培养,最终反而会限制整体读写能力的发展。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