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对幼儿美术教学的建议有哪些

美术活动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对培养幼儿创造力,具有独特的作用。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1.美术活动必须在幼儿学习的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进行

  在幼儿期,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也是非常活跃的。我们如果用简单的范画和教材,无疑是在筋骨、扼杀幼儿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情感表现。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应运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了解幼儿的兴趣,以适应幼儿的发展需要。

  ***1***在命题画创作中,如果有的幼儿认为教师的命题限制了自己的表达方式,而对另一个主题感兴趣或是对此命题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完成时,而教师依然采取集体教学模式,就很容易打消幼儿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这时,教师应通过个别交谈和辅导,顺应幼儿创作的需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尽可能使每位幼儿的创作都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提供幼儿学习的机会,当然也不是盲目迎合幼儿的每一个兴趣,可顺应幼儿的需要,临时调整活动计划和内容,适时引导幼儿,满足其表现需要。

  ***2***在素材方面,应是幼儿感兴趣的,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形式上,意愿画是一种有效的形式。例如:活动开始教师讲一个故事的开头,请幼儿画出故事的结尾。但是素材、形式本身并不能构成学习。只有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才能完成消化吸收。

  2.美术活动要遵循幼儿所处年龄的发展阶段的原则

  幼儿处于认知发展初级阶段,通过美术教育所完成的并不应该仅仅是表面绘画水平的提高,确切的是要以视觉性的知觉掌握来培养幼儿的一种综合能力,创造力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首先,对于幼儿的美术作品应“主求其意,不严求其形”。对于幼儿的美术作品,不可否认,这是评价幼儿创造力的最明显的方面。因为幼儿能否较好地将自己想象的东西表现出来同样是美术活动所追求的。

  其次,在活动中,同年龄段的孩子绘画发展水平是完全不一样的,我担任的是中班的美术教学工作,班上有些幼儿仍处在涂鸦阶段,而有的已能准确地再现画面。我就针对他们的特点提供材料,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对那些已经跨越涂鸦阶段的孩子,为他们提供更丰富的材料,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同时,我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以提高观察能力, 培养观察习惯。在指导观察时,我始终遵循由静到动,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

  3.美术活动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展开

  一贯来说,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所谓的常规,这些常规,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整节课的顺利进行,但另一方面,却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幼儿的自由,也抑制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期被称为想象活跃的高峰期,幼儿天真浪漫,无拘无束,很容易进入想象王国之中,而美术活动需要丰富的想象,没有想象便不可能有出色的创作。但是,一味地强调轻松愉快,毫无原则地放任自由又只能导致美术活动的失败。实践证明,必要的常规不可无,只是不应成为呆板的模式和戒律。

  ***1***允许幼儿轻声交谈,但不可大声叫嚷。

  ***2***允许幼儿自由走动参观学习,但切不可影响他人。

  ***3***允许自由选择工具材料,但要求爱护并正确使用。

  这样一来,既有要求又有足够的自由,孩子当然自我感觉良好,参与意识与创作的兴趣也大为增长。

  4.美术活动要做到在绘画活动中先“画”后“说”的规律

  在日常的美术活动中,教师习惯于在黑板上画出某一事物的一种形态或动作,出示的是完整范例,幼儿易受暗示,这样幼儿很容易模仿,岂不知却框死幼儿的思路。在活动中总是教师先“说”,幼儿后“画”,这对幼儿掌握绘画的技能与方法弊大于利。试想,幼儿往往以教师为标准进行模仿,即使鼓励他们去想像,幼儿也无非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添画,作品出来基本大同小异,这显然会限制幼儿的创造和想像。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了先“画”后“说”的方式,不约束幼儿的思维,让幼儿充分展开想像的翅膀,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画面表现出来,结果,一段时间的尝试后,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画面不受约束,内容丰富,自然说的也有兴致了。例如:画小鸡。教师可以把小鸡范例分解成头、身体、脚,可先分别出示,再通过不同的组合,使幼儿了解头和脚分别画在身体的不同位置,小鸡的动态就不一样。这一过程的交换,增强了幼儿的表现欲望,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孩子们往往迫不及待地要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和老师,来表现自己。

  进行美术活动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画,更重要的是为了表达幼儿对生活的认识、想象、愿望、情感,把它作为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意识和陶冶情操的一种手段。作为一名幼儿美术教师,应加强对美术活动的理性思考,提高理论素养,使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缺乏对美术活动的理性思考,对一些问题只停留在感性阶段,没有上升到理性的角度来认识,理论没有指导实践。主要表现在: 在幼儿进行创作时,教师往往情不禁地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打断幼儿的思路,有时甚至包办代替。 以上现象,在许多教师认为不是美术活动中的问题,而是一种习惯。那么,怎样才能使美术教学走上良好的状态,我个人认为,教师作为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判断幼儿学的是否主动积极,才能真正了解幼儿需要,从而帮助幼儿获得有关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