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会议后总结怎么写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03:06:16
会议总结一般由标题、称谓、开头、主体、结尾五个部分构成。
一、标题。写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写成“同志在___工作会议上的总结”的形式。另一种是不出现报告人的姓名、会议名称和
“总结”字样,而另拟写一体现会议主要精神的标题,如“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今后的经济建设方针”。标题的下行写总结的时间,再下一行写总结人的姓名。
二、称谓。报告是面对面进行的,它有明确的报告对象,称谓可根据报告对象的身份而定,要恰当合体。写法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只写在报告的开头;二是除开头的称呼外,在报告的进程中适当穿插使用,作用是提示听众注意。每次称呼的出现,都标志着讲话进入了一个新层次。
三、开头。会议报告开头的写法多种多样:有的开门见山,揭示题旨;有的提出问题,巧设悬念;有的交代背景,介绍情况;有的讲述一个故事,吸引听众。
不管采用哪种写法,总的要求是要开门见山,接触正题,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或主要议题,说明报告的意图,以便听众抓住要领,并造成一种气氛,控制住听众的情绪,使他们全神贯注地听取报告。
四、主体。是报告的主要内容的集中表述,它决定着一篇报告的成败。报告主体,要紧扣论题或主旨,展开分析论述。既要有深刻的理论分析,又要有典型的例证,从各个方面,多种角度,透辟地阐明报告的主题。
报告主体部分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三种:
1、递进式。即层层深入地讲述。其特点是各层都以前边一层的意思为论述的基础,各层之间形成步
步深入、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
2、并列式。即从几个方面来阐述。其特点是对报告主旨所包含的几项主要内容,分别进行阐述。
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它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来论证报告主旨。
但并列式结构,并不是随意罗列,各层意思谁先谁后,也有一定的依据:或按性质的强弱,或按问题的主次,或按时间的先后等等。
3、对比式。把两种不同意见、不同方面的情况对照起来加以阐述。在实践中,以其中的一种形式为主,两三种结构形式结合使用,也是长篇报告经常采用的结构形式。
但是,不管采取哪种结构,都必须集中于一个中心、一
个主旨讲深讲透。这样,才能使听众得到一个完整、清晰、深刻的印象。
五、结尾。即报告的结束语。这部分从内容上看要注意两点:
一是总括全文,作个小结,归纳全篇内容,并作出肯定性结论。在字面上不是简单重复,而应是中心论点的确立或主题的深化,使听众对全部报告内容有清晰、完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留下鲜明、难忘的印象。
二是要有
鼓动性和号召力,使听众感到有信心,有力量,充满希望。在表现形式上,有的可以写得余味无穷,给听众以启示;有的充满战斗的激情,给人
以鼓舞;有的喊口号,提希望,发号令,提建议。
总之,报告的结尾写法多种多样,但无论采用什么形式结尾,都必须以简短有力的语句,总括报告的
主旨,发出有力的号召,用坚定、充满信心的语言,振奋与会者的精神,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上一篇
代表别人发言该如何开头
下一篇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