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基坑验槽与局部不良地基处理方法

一、验槽时必须具备的资料

验槽时需确保拥有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附有基础平面和结构总说明的施工图阶段的结构图,以及任何其他必须提供的文件或记录。

二、验槽前的准备工作

在开始验槽前,应仔细查看结构说明和地质勘察报告,对比结构设计所用的地基承载力、持力层与报告所提供的内容,确保一致。同时,需确认建筑位置与勘察范围相符,检查场地内是否有软弱下卧层,场地是否为特别不均匀的,是否存在勘察方要求进行特别处理但设计方未要求的情况,要求建设方提供场地内是否有地下管线和相应的地下设施。

三、验槽程序

验槽程序需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建设、监理、勘察、设计及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质量负责人共同参与。程序需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规定进行,基槽满足设计要求及规定后,相关方履行验收手续。对于需局部处理的部位,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意见后,施工单位处理完毕进行二次验收。

四、验槽的主要内容

验槽内容需根据不同建筑物的要求和基础形式而变化。主要检查基槽的开挖平面位置、尺寸、槽底深度,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开挖深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仔细观察槽壁、槽底土质类型、均匀程度,验证与勘察报告的相符性,检查是否存在异常土质。检查基槽中有无旧建筑物基础、古井、古墓、洞穴、地下掩埋物及地下人防工程等。检查基槽边坡外缘与附近建筑物的距离,评估基坑开挖对建筑物稳定的影响。对于天然地基验槽,应检查核实分析钎探资料,对异常点位进行复核检查。对于桩基,则需检测桩的质量是否合格。

五、验槽方法

地基验槽通常采用观察法,对基底以下不可见部位则采用钎探法。观察法包括检查槽壁、槽底土质情况,验证开挖深度,初步验证土质是否与勘察报告相符,观察槽底土质结构是否受破坏。重点关注柱基、墙角、承重墙下或其他受力较大部位的异常情况,并与勘察、设计等单位共同处理。检查基槽边坡稳定性,评估可能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如地下渗水、坑边堆载或近距离扰动。检查基槽内是否有旧房基、洞穴、古井、掩埋的管道和人防设施等,并沿其走向进行追踪,查明范围、延伸方向、长度、深度及宽度。直接观察时,可使用袖珍式贯入仪作为辅助手段。

钎探法包括使用锤将钢钎打人土层一定深度,根据锤击次数和入土难易程度判断土的软硬情况及是否存在古井、古墓、洞穴、地下掩埋物等。钢钎的打人可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根据基坑平面图,依次编号绘制成钎探点平面布置图,按照顺序进行钎探施工。打钎时需保持锤重、用力(落距)、钢钎径一致,每贯入30cm记录一次锤击数,每打完一个孔,将数据填入记录表,并进行统一整理。分析钎探资料,检查测试深度、部位及测试器具标准、记录规范性,对各点测试击数进行分析,对偏差大于50%的点位,分析原因,确定范围,重新补测。异常点位采用洛阳铲进一步核查。完成钎探后,孔位需用砂灌实。

六、局部不良地基的处理

发现槽底局部异常后,应根据土质情况、工程性质和施工条件,采取适宜的处理方法,减少或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对于局部硬土,可通过挖掉硬土部分、选择合适的回填材料或在上部做软垫层处理,使地基均匀沉降。对于局部软土,可通过清除软土换土垫层法处理,一般采用级配砂石垫层,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当软土层厚度较大时,可采用现场钻孔灌注桩、混凝土或砌块石支撑墙(或支墩)至基岩进行局部地基处理。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