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风险防控体系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17:02:07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内部控制的概念有三种主要观点:
1. 内部控制系统的大概念,包括组织结构、职务分离、业务程序和处理手续等因素。
2. 内部控制结构观点,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组成。
3.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观点,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二、我国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我国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主要表现在:
1. 内部控制概念不统一。
2. 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 内部控制执行不力,存在制度风险。
4. 内控制度不完善,设计漏洞多,执行不力。
5. 内控制度建设滞后于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三、分析形成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原因
形成我国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原因包括:
1. 金融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待完善。
2. 内控文化未建立,风险意识需加强。
3. 控制环境不佳,内控体制不顺,缺乏激励机制。
4. 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约束性不强。
四、加强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及防范金融风险的对策
加强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及防范金融风险的对策建议包括:
1. 政府部门发挥主导作用,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加强统一规划和指导,推动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和标准规范制定。
2. 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包括完善董事会工作机制、加强监事会监控体系、建立内部控制激励机制和培育内控文化。
3. 建立健全风险识别、鉴定和评估体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采用风险价值管理方法进行日常风险管理。
4.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操作系统,设立业务经营管理的“三道监控防线”,确保风险管理体系与业务管理流程相匹配。
加强和完善我国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识。研究内部控制对于改善我国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保证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