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司马怎样写商鞅三见秦孝公的故事

商鞅看到秦国的求贤令以及之前的境遇,终于下定决心要去秦国谋一番大业。

经过三个月遍访秦国的穷乡僻壤之后,他通过秦孝公身边的景监,第一次面见了秦孝公。

秦孝公以大礼待见,没成想商鞅高谈阔论尧舜的治国之道,说白了就是“仁治”,在礼崩乐坏的战国时期,这种治国之道早就没用了。

秦孝公没等商鞅说完,就中断了会谈,匆匆离去。第一次会面除了商鞅,其他人都是失望至极。

二见:再谈王道

作为中间人的景监,因为第一次会面的尴尬场面,让他郁闷至极,但是商鞅却再次请求他安排和秦公的第二次会面。

处于之前建立的信任,景监再次帮商鞅约定了第二次和秦公的会面。

结果,这一次,商鞅又说了一堆无用之道,比如儒家,道家的治国之道,跟个解说员似的,没什么实质性的兴秦之策,听得秦公最后说:先生若有精神,就去做别的事,治国一道,不谈也罢。

第二次会面就这样不欢而散了,气的当时景监脸都绿了,说不出一句话来。

然而,只有商鞅,乐开了怀!景监看不明白他的用意,直呼他是不是有毛病?!

三见:终谈霸道

虽然景监被气的不行,在商鞅的恳求下,他最后一次请求秦公再见一次商鞅。

秦孝公也是个好脾气啊,古往今来有哪个帝王有这般求贤若渴的好性子,足见他的真诚。

这一次,商鞅显露他的真才实学。

他和秦公的谈话都是抛砖引玉的环环相扣,商鞅一步步铺垫,终于确认秦公就是他要找的明君。

于是把他早早就准备好的《强秦九论》,秦孝公被商鞅的治国之道折服了,取消了原本的洗巡,打道回府,开始了几日几夜不眠不休的座谈会。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