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的定义和特点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4:33:21
1. 广场舞的定义:广场舞,亦称为排舞,是一种集体性的健身舞蹈。它起源于社会生活,由人民群众所创造,是一种属于大众的舞蹈艺术。几十年来,广场舞不断进化,形成了独特的民间文化,深深植根于社会大众的生活之中。
2. 广场舞的特点:
- 广泛的参与性:广场舞具有强烈的集体性,参与人数众多,少则十几人,多则上百人。参与者不分国籍、地域、性别、年龄、职业,每个人都能在舞池中成为王者,享受舞蹈的快乐。
- 娱乐性:广场舞是人民群众自娱自乐的平台,参与者以娱乐和健身为目的,没有功利性,纯粹是为了享受舞蹈带来的乐趣。
- 表演性:广场舞以集体舞为主要形式,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热情欢快的舞蹈内容。根据不同的民族、地域和群体特性,广场舞的舞蹈形式也会有所不同。
- 自娱性与表演性的结合:广场舞将自娱性和表演性融为一体,通过集体舞的形式展现舞蹈艺术。不同民族、地域和群体的特色都会影响广场舞的舞蹈风格。
- 健身目的:广场舞主要以健身为目的,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社交的平台。
- 场地灵活性:广场舞不受场地限制,可以在广场、公园、街边、操场等地方进行,只需一块空地和音响设备。
3. 广场舞的起源与发展:广场舞起源于社会生活,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舞蹈。关于其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观点是广场舞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另一种说法是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广场舞简单易学,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既能健身强体又能陶冶情操,已经跨越了城乡和年龄的界限。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在县级以上城市建立了许多文化广场,推动了广场文化的发展,使广场舞成为城市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一篇
百姓广场舞的发展现状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