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产的问题!请问,在资产中,怎样区分其是否进入成本核算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18:25:07
在会计领域,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这一概念明确了资产的确认标准,即哪些经济资源可以在会计上被记录为资产。
关于资产的计量,通常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来记录其入帐价值。资产按变现能力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除货币资金外,其他资产如短期投资、存货、固定资产等,均按实际成本入帐。
关于“是否进入成本核算”的问题,根据历史成本原则,除货币资金外,所有资产均按取得时的历史成本入帐,不存在是否进入“成本”核算的问题。
你提到的“资产如何转化为费用”的问题,实际上涉及资产使用过程中如何转化为支出。拥有资产的目的在于通过其使用取得收入,以收抵支,取得利润。支出体现资产转化为费用的过程。例如,固定资产在生产中提取的折旧费用,银行存款支付的广告费用等。会计上根据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将支出划分为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这两个概念能很好地解释资产如何转化为费用。
资产的耗损或支付,若其取得的收入仅涉及当期,则该支出属于收益性支出,会计上将其费用化。若资产的耗损或支付带来的收入涉及一个以上的会计期间,则该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会计上将其资本化,其成本按配比原则逐期分配到收益期间。例如,固定资产实际取得成本按折旧年限逐渐以计提折旧的方式由成本转化为费用。
关于固定资产报废的问题,处理报废固定资产可能获得收入,如变卖报废固定资产的收益,这在会计上称为“利得”。此外,处理该固定资产还会发生“成本”,包括未提完的折旧和清理费用。这两部分在会计上称为“损失”。在会计上,使用“固定资产清理”帐户反映清理过程,利得计入借方,损失计入贷方。清理完毕后,通过余额判断净收益或净损失。若余额在借方则为净收益,贷方则为净损失。
以上内容希望能解答你的疑问。若仍有不明之处,请随时提问。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