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学民主化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10:17:01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主要的责任是育人。教师要针对不同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因人施教,不断创造新的方法,尤其是要做到教学民主化。教学民主就必须让学生能够主动获取、深刻理解科学知识。在各学科教学中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策略,让学生把从探究中获得的知识与从其他方式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奠定可广泛迁移的科学知识基础。同时,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所发现的新问题,面对没有定论的问题去独立分析、判断,从而展现他们的潜在能力。
一.教学民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和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学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实践性。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包括其学习的积极性、自主的意识、自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创造性和潜能受到充分的尊重和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具体表现在:能主动地安排、设计并管理自己的学习,而不是等待和依赖家长或教师的指令和帮助;在学习中能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和思考,而不是被动地参加和机械地模仿;自主学习是行为能力,也是自我监控和思维判断能力的体现,这需要培养和不断要求来完成。发扬教学民主,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才能实现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多形式、多维度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教学民主化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学生的心灵,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热爱学生,学生尊敬教师,教学过程要体现主导与主体的辩证统一。
二.发扬教学民主,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发扬教学民主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创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这需要教师认识的提高和观念的更新。教师要有新的教育观念,树立开放、多样、创造的教育观;要有较强的心理成熟度,并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创新意识;要有发现学生的创造潜力和开发学生创造力的能力;要求教师具有角色意识,坚定改革的意志,并具有合作品质,富有奉献精神。此外,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地发展,给每个学生以发展的自主权。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需要,满足一切学生的需要就要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满足每个学生不同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取得成功是教育的基本职责。
另外,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是学生的责任,而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前提则是教师的正确指导与积极引导,教师不能放弃责任,但也不能包办代替。教师应成为转变学习方式的指导者与学习条件的创造者。 转变学习方式需要学生参与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的支持,因而对课程安排要重新考虑,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时间占领,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由他们自主探索。教师应为转变学习方式提供机会。任何负责任的教师必须把文字形式的教材进行创造性加工,包括重组、整合、修正、补充、转化等,把教材内容变为教学内容。任何经过认真思考编制的教案都应该是创造性的、有独特性的,并且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
三.教学民主化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由传统的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转向以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三中心”。教学的方向也由科学教育的科学、规范、有序向人文教育的生动、活泼、有趣发展。教学作为理性派的杰出代表开始并必须向非理性派转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新的教学大纲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各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尊重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宽容学生的错误和失败,在教学方式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及活动课内容的确定上平等地与学生商量,求得心灵上的沟通,彼此理解、信赖、合作,真诚地尊重学生的意见并尽可能地予以采纳,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应表现出高度的修养、宽容和爱心,真正营造出一种师生互尊、同学互爱的宽松、和谐、自由的创造性氛围,在活学活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活力。
因此,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 教师由教学权威向教学平等参与者转变,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主动参与者,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理解、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师生将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四.教学民主化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虽然人的活动的动源是需要,但是人的活动的产生、持续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由于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学来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诱发学生的心理动因,要求我们教师只有创造出教学中的各种美,才能引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激起学生智能的涟漪,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目前的中学教学,始终没有逃脱应试教育的阴霾,教师中心主义和权威主义还很流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高高在上,利用学生的“向师性”和教师“闻道在先”的知识权威,把知识强加给学生,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也在这种长期的、没争议的传统教育中淹没了。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学习钻研精神。
教学民主真正确立了学生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保证了学生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的自由舒展。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生命活力的民主氛围,使学生作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多元交流的统一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教学不是教师对学生的强迫,而是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探讨和共同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整体的,有机的,全面的,而不是只让学生参与练习、回答问题等局部过程。这有利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有效合作过程。教师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各种心理需要,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行动目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实施差异教学,以特定的教学方式和行为引发学生探究、创新的需要。推动学生去创造性地学习和思考,充分地开发自己的潜能。
教学是师生间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教师放下尊严的架子,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做朋友,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师生间的关系是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师要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就必须通过学习课改理论,参与课改培训,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校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教学民主化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教学民主化要求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基本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培养。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还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面对教育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我们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行为,在新课程的实践中,勇于探索,不断进取,推动大批优质课堂的涌现。
上一篇
小语种文献是什么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