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挖掘,丰富侗族村寨旅游文化内涵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23:21:41
族建筑文化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侗族文化发展的缩影,就如岩洞镇述洞的独柱鼓楼,建筑技艺高超,历史悠久,可以说是侗族鼓楼的雏形再现,具有很高的科考研究价值。地坪花桥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历史比广西三江程阳桥还长,极具观赏性。鼓楼、花桥、吊脚楼是侗族建筑的代表。侗族人民擅长建筑,与其劳动、生活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民风民俗等息息相关,这些特殊的条件造就了侗族建筑独有的特色。去到侗寨,您会看到寨寨都有鼓楼耸立、花桥横跨、吊脚楼鳞次栉比,构成侗寨特有的风光。在侗寨的所有建筑之中,鼓楼和花桥最为引人注目,它们造型美观、工艺精湛,被誉为世界建筑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鼓楼、花桥整个建筑以不用一钉一铆而闻名于世。一寨一姓一鼓楼,历史上鼓楼是侗族人民作为族姓群体的外形标志和集会议事及娱乐活动的场所。以黎平县为例,肇兴的鼓楼群是鼓楼建筑之中的精品,最具代表性;地坪花桥(也称风雨桥)则是花桥之中的样板。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推进,黎平侗族建筑艺人在凯里、贵阳、深圳、北京、上海等地,乃至日本等国处处留下他们辉煌的业绩,其木制建筑技艺,令世人惊叹不已。
侗族是一个擅长唱歌的民族,据统计,侗歌不下200余种。
侗族以锦屏县为界,大体上分为南、北两个方言区。无论南侗、北侗,都娴于演唱婉转悠扬的“侗歌”。几乎所有的侗族村寨,都有业余的唱歌队。侗歌历史久长,其音乐大体可分为南部侗族民歌和北侗族民歌。南部侗族民歌多有乐器伴奏,常见乐器有琵琶、牛腿琴、侗笛、芦笙等。而北部侗族民歌则多不用乐器伴奏,偶尔用木叶吹奏伴唱。
侗族民歌按形式大致可分为“大歌”、“小歌”、“广场歌”、“叙事歌”、“酒会歌”和“拦路歌”等六种。
侗族民间舞蹈主要有芦笙舞、多耶舞、赐鱼舞、狮子舞、龙灯舞、羽毽舞等等。
芦笙舞跟笙曲一样多已消失,现流传的主要分表演性舞蹈和赛场狂欢舞两类。表演舞蹈舞主要表现在脚步的变化和多样,在笙曲由一个音段转到另一个音段时,上身与头部和持笙的手及臂部随着一个右摆的舞姿变化。这种笙舞主要是笙队自己在舞笙吹奏或在进行曲中缓步入场的芦笙舞蹈。芦笙的狂欢舞蹈是在赛笙坪上举行的大型性芦笙舞蹈。这种芦笙舞蹈节奏强烈,动作迅猛,感情奔放,犹如雷鸣电闪、狂风卷括,气氛热烈。
多耶是一种大型的歌场对唱舞蹈。侗语“多”有唱、舞等含意,“耶”是一领众和的歌曲。多耶是数十上百男女青年围在一个场中的对歌舞蹈。
赐鱼舞是在“抬官人”活动的一种原始渔猎舞蹈。
“狮子舞”是侗族人在春节期间举行的一种舞蹈活动,主要分庆贺舞、戏狮舞和绿狮舞。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