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如何看待证卷投资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防范措施

近来,伴随着中国股市的高位调整,基金业绩随之波动下降,招致已经得到一倍、两倍甚至几倍收益的投资者获利回吐,并不令人奇怪,应当视为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只是后进市场的投资者“投不逢时”,不仅没有收益,反而亏本不少,值得同情。但我想说的,对于中国证券市场的走向,应该有个良好发展的预期和信心。如果不是有其他更好的投资渠道和一时的变现急用,基金还应该是长期持有。基金业绩需要经过一段过程和时间才能有所体现,应该相信基金管理人的市场把握能力和对投资者的承诺。股市有涨有跌,基金有盈有亏,需要投资者有个平和的心态,有个良好的投资选择技能,有个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 此外,现在有人对于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在稳定市场、优化市场投资者结构的作用方面,发出了一些质疑的声音,认为一些基金并没有完全按照招募说明书的约定投资运作,同样在那里追涨杀跌。我觉得,基金是受托管理的他人财产,肩负着财产增值、保值和安全的重托,追求基金资产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应当是基金运作的基本原则。基金既没有主动稳定市场的责任,也没有主动稳定市场的义务。然而,基金的组合投资、风控机制以及价值发现能力等,在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市场稳定作用,则是应当承认的。市场对这些问题的评判,应该说有一定的道理。基金资产从年初的近万亿元,增长到目前的3万亿元,基金业绩增长一倍至几倍,在中国基金业历史上写下了空前火爆的一页。但是,与基金资产规模空前增长的要求相比,市场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供应、专业人才的培育准备、激励约束机制的健全、投资范围的创新拓展以及法人治理的完善等,都还无法相适应,需要一个尽快发展、尽快提升、尽快满足的过程。目前,有关方面基于化解基金市场风险,推动基金市场稳步健康发展的考虑,正在有针对性地做出一些措施调整和行为规范,确保将基金经营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力争在牛市中基金跑赢大市,在熊市中不亏钱或少亏钱。在新的一年,政府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基金业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部分资金有可能“移情别恋”,回归银行。由于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的累积效应,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受到限制,流动性过剩问题有可能缓解。金融房地产类上市公司的资金供给和业绩有可能受到某些影响,持有这些类型股票的基金业绩也可能下降,随之影响基金投资群体的凝聚。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基金是一个适合中长期投资的工具,对于承担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的管理,倒是一个十分恰当的角色。同时,货币政策的紧缩影响不到基金对于这部分资金的管理。从这个角度来看,基金应该还有大的发展空间。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