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德国历史学派简介

在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的德国,兴起了一股特殊的经济学流派,被称作德国历史学派。这个学派着重于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和国民经济的有机统一,其核心目标是代表德国产业资本的利益,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形成鲜明对比,特别是针对英国产业革命后的经济霸主地位。

在19世纪前半叶,英国通过产业革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说反映了英国产业资本的诉求。然而,德国仍处于封建割据的农业社会,为了推动本国工业发展,德国采取了保护贸易政策,并在思想上与英国的斯密理论相对抗。这一时期,赫尔曼·冯·李斯特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41)中批判了古典经济学对经济生活中民族性和历史阶段性的忽视,将其定义为“世界主义”和“个人主义”。

李斯特的国民经济学强调经济生活中的民族性和历史阶段特征,与古典学派的抽象和演绎方法不同,他主张从实际历史情况出发,运用实证的历史主义方法。在经济理论方面,他提出了发展国民生产力的理论,批评斯密过于关注交换价值的局限。在政策层面,李斯特倡导国民主义和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这为德国历史学派奠定了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导向。

总的来说,德国历史学派的兴起是对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一种回应和修正,它注重历史阶段性和民族特性的经济理论,为德国工业化进程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指导。这一学派的历史主义经济发展阶段论,至今仍对经济学研究有着深远影响。

扩展资料

德国历史学派(The school of German history)的先驱为F.李斯特。此后W.罗雪尔将以 F.K.von萨维尼为代表的法学研究中的历史方法,应用到经济学方面,奠定了这一学派的基础。继之有B.希尔德布兰德和K.G.A.克尼斯,形成了旧历史学派。1870年后,由于工人运动和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在旧历史学派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以G.von施穆勒为首的新历史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L.布伦塔诺和A.瓦格纳。20世纪初期从内部批判历史学派,并促进历史学派的解体的主要人物有M.韦贝尔和W.桑巴特。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